將從雁代返嶺南留別程周量

豈少簪纓客,無如桑梓情。 相依期白首,此別見平生。 孝友慚諸弟,詩歌慕兩京。 才華竟何益,早去事躬耕。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簪纓(zān yīng):古代官員的冠飾,借指官宦。
  • 桑梓(sāng zǐ):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種桑樹和梓樹,借指故鄉。
  • 白首:指年老,也指一生。
  • 孝友:孝順父母與友愛兄弟。
  • 兩京:指西京長安和東京洛陽,也泛指都城。
  • 躬耕:親自耕種。

翻譯

雖然不乏官宦之士,但故鄉的情誼無人能比。 我們相約一生相伴,此番別離,再見不知何時。 我慚愧於對父母的孝順和對兄弟的友愛不如諸弟, 在詩歌創作上,我向往長安和洛陽的繁華。 然而,才華究竟有何用處呢? 不如早些離開,去從事農耕生活。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故鄉深厚情感的珍視,以及對簡樸生活的嚮往。詩中,「簪纓客」與「桑梓情」形成對比,突出了詩人對故鄉的眷戀。後句中,詩人表達了對長久相伴的期望,以及對孝友和詩歌創作的自我反思。最後,詩人提出了對才華價值的質疑,並選擇了迴歸田園,體現了對簡樸生活的追求和對現實世界的超脫。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