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朱朗詣遺集

匹夫能慕義,咫尺亦賢豪。 天地存溝壑,風塵惜羽毛。 家臨梅福市,門對伍胥濤。 哀怨平生曲,行將續楚騷。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慕義:嚮往正義。
  • 咫尺:形容距離很近。
  • 賢豪:賢人和豪傑。
  • 溝壑:山溝,比喻困苦的環境。
  • 風塵:比喻旅途勞頓或世俗的紛擾。
  • 羽毛:比喻人的聲譽。
  • 梅福市:地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指某個市集或地區。
  • 伍胥濤:伍子胥的濤聲,伍子胥是春秋時期吳國大夫,因忠誠而被冤殺,其故事常用來比喻忠誠和悲壯。
  • 楚騷:指楚辭,特別是屈原的作品,代表作有《離騷》等,這裏泛指楚地的文學作品。

翻譯

普通人也能嚮往正義,即使距離很近,也能成爲賢人和豪傑。 天地間雖有困苦的山溝,但風塵中仍珍惜自己的聲譽。 家住在梅福市附近,門前對着伍子胥的濤聲。 哀怨的平生曲調,即將繼續創作楚地的文學作品。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朱朗詣的敬仰和對正義的嚮往。詩中,「匹夫能慕義,咫尺亦賢豪」展現了即使普通人也能追求高尚的品質,成爲賢人豪傑。後句通過「天地存溝壑,風塵惜羽毛」描繪了即使在困苦和世俗的紛擾中,也要珍惜自己的名譽和清白。最後,通過提及「梅福市」和「伍胥濤」,以及「續楚騷」的願望,表達了作者對朱朗詣的哀思和對楚地文化的傳承之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