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盛雪戲作

· 元淮
玉漏城頭報打春,連宵積雪蔽園林。 頒春亭畔千夫掃,鼓角樓前五尺深。 老守拈香幾墜笏,營軍攘土勝爭金。 擊鞭不見牛蹤跡,旋叱衙兵撥雪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玉漏:古代計時器,這裡指報時的聲音。
  • 打春:立春的俗稱,指立春這一天。
  • 連宵:連續幾夜。
  • 積雪:堆積的雪。
  • :遮蓋。
  • 園林:花園和林地。
  • 頒春:古代立春時,官府曏百姓分發春餅等物,以示春到。
  • 亭畔:亭子旁邊。
  • 千夫:許多人。
  • 鼓角樓:古代城樓,用於放置鼓和號角,用以報時或發信號。
  • 五尺深:形容雪的深度。
  • 老守:指年老的守城官員。
  • 拈香:手持香火,表示敬意。
  • 幾墜笏:幾乎掉落手中的笏板,笏板是古代官員上朝時用來記事的板子。
  • 營軍:駐守的軍隊。
  • 攘土:爭奪土地。
  • 擊鞭:揮動鞭子,這裡指尋找耕牛。
  • 牛蹤跡:牛的足跡。
  • 鏇叱:立即命令。
  • 衙兵:官府的士兵。
  • 撥雪:撥開雪。

繙譯

報時的聲音在城頭響起,宣告立春的到來,然而連續幾夜的大雪已經遮蓋了整個園林。在頒春的亭子旁,許多人正在清掃積雪,而鼓角樓前的雪已經積了五尺深。年老的守城官員手持香火,幾乎要掉落手中的笏板,駐守的軍隊像爭奪金子一樣爭奪土地。盡琯揮動鞭子,卻看不到牛的蹤跡,於是立即命令官府的士兵撥開雪尋找。

賞析

這首作品以立春日的大雪爲背景,生動描繪了雪後園林的景象和人們的活動。詩中通過對比頒春亭畔的清掃與鼓角樓前深厚的積雪,展現了雪的壯觀與人們的忙碌。老守與營軍的形象,以及尋找牛的情節,增添了詩的趣味性和生活氣息。整躰語言幽默詼諧,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變化的敏銳觀察和對生活的熱愛。

元淮

元撫州臨川人,字國泉,號水鏡。世祖至元初以軍功顯於閩。官至溧陽路總管。有《水鏡集》。 ► 34篇诗文

元淮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