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懷二首

茫茫禹跡事悠悠,怪雨盲風恣弄秋。 絆足鷹鸇霄漢志,隨陽鴻雁稻粱謀。 木侵元氣山偏瘦,渠壅寒沙水不流。 自笑野人藜莧腹,閒愁不覺白侵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茫茫:遼濶無邊的樣子。
  • 禹跡:指大禹治水的痕跡,這裡泛指古代的遺跡或歷史。
  • 怪雨盲風:形容風雨異常,比喻世事多變。
  • 恣弄:任意擺佈。
  • 絆足:束縛腳步,比喻受限制。
  • 鷹鸇(zhān):猛禽,比喻有志曏的人。
  • 霄漢志:高遠的志曏。
  • 隨陽鴻雁:隨季節遷徙的鴻雁,比喻追求安穩生活的人。
  • 稻粱謀:指謀求溫飽的生活。
  • 木侵元氣:樹木侵蝕了山的精氣,使山顯得瘦弱。
  • 渠壅:水渠堵塞。
  • 寒沙:冰冷的沙地。
  • 藜莧腹:喫藜和莧菜的肚子,指簡樸的生活。
  • 閑愁:無耑的憂愁。
  • 白侵頭:頭發變白,指年老。

繙譯

遼濶的大地上,大禹治水的遺跡依舊,世事悠悠,風雨異常,任意擺佈著鞦天的景象。有志曏的人像被束縛的鷹鸇,渴望高遠的志曏,而追求安穩生活的人則像隨季節遷徙的鴻雁,衹爲謀求溫飽。樹木侵蝕了山的精氣,使山顯得瘦弱,水渠堵塞,冰冷的沙地上水不再流動。我自嘲是過著簡樸生活的野人,無耑的憂愁不知不覺中讓頭發變白。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隱喻了詩人對世事變遷和個人境遇的感慨。詩中“茫茫禹跡事悠悠”一句,既表達了對古代歷史的緬懷,也反映了詩人對現實世界的無奈。後文通過對“絆足鷹鸇”與“隨陽鴻雁”的對比,展現了不同人生選擇下的心境。結尾処的“自笑野人藜莧腹,閑愁不覺白侵頭”則深刻表達了詩人對簡樸生活的自嘲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和社會的深刻思考。

尹廷高

廷高,字仲明,別號六峯,遂昌人。其父竹坡,當宋季以能詩稱。仲明遭亂轉徙,宋亡二十年,始歸故鄉。嘗掌教於永嘉,秩滿至京,謝病歸。所著有《玉井樵唱正續稿》。自題其卷首雲:「先君登癸丑奉常第,宦遊湖海,作詩凡千餘首。丙子,家燬於寇,遺編散落,無一存者。僅憶《秋日寄僧》一聯曰:『白蘋影蘸無痕水,黃菊香催未了詩。』先業無傳,雅道幾廢,不肖孤之罪也。」觀此,則仲明詩學,有自來矣。 ► 28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