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畫梅二首其二

· 王冕
君不見漢家功臣上麒麟,氣貌豈是尋常人。又不見唐家諸將圖凌煙,長劍大羽聯貂蟬。 龍章終匪塵俗狀,虎頭乃是封侯相。我生山野無能爲,學劍學書空放蕩。 老來晦跡巖穴居,夢寐未形安可模。昨日冷飆動髭鬚,拄杖下山聞鷓鴣。 烏巾半岸衣露肘,忘機忽落丹青手。器識可同莘野夫,孤高差儗磻溪叟。 山翁野老爭道真,鬆篁節操梅精神。吟風笑月意自在,只欠鹿豕來相親。 江北江南競傳寫,祝君嘆其才盡下。我來對面不識我,何者是真何者假。 祝君放筆一大笑,不須攬鏡亦自小。相攜且買數斗酒,坐對青山恣傾倒。 明朝酒醒呼鶴歸,白雲滿地芝草肥。玉簫吹來雨霏霏,琪花亂颭春風衣。 祝君許我老更奇,我老自覺頭垂絲。時與不時何以爲,時與不時何以爲,贈君白雪梅花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龍章:指華美的文採。
  • 虎頭:形容人的麪相威武,有封侯之相。
  • 晦跡:隱居,不顯露身份。
  • 冷飆:冷風。
  • 烏巾:黑色的頭巾。
  • 露肘:形容衣服破舊。
  • 忘機:忘卻機巧之心,指超脫世俗。
  • 丹青手:畫家。
  • 莘野夫:指隱居的賢人。
  • 磻谿叟:指隱居的老人。
  • 松篁:松樹和竹子。
  • 梅精神:指梅花的堅靭和傲骨。
  • 鹿豕:鹿和豬,比喻隱居時的伴侶。
  • 琪花:美玉般的花。
  • 颭:搖動。

繙譯

你看不見漢家的功臣被刻畫在麒麟閣上,他們的氣貌豈是普通人所能比擬。又看不見唐家的將領們被繪在淩菸閣,長劍大羽,聯袂貂蟬。 他們的文採終究不是塵世的俗態,威武的麪相正是封侯的象征。我生在山野,無所作爲,學劍學書,空自放蕩。 老來隱居在巖穴之中,夢寐未形,怎能模倣。昨日冷風中,我拄杖下山,聽見了鷓鴣的叫聲。 我頭戴半岸的烏巾,衣袖破舊露出肘部,忘卻了機巧之心,忽然被畫家捕捉。我的器識可與莘野的賢人相比,孤高可與磻谿的老者相媲美。 山翁野老都稱贊我的真實,松竹的節操,梅花的堅靭。我在風中吟笑,自在逍遙,衹是缺少了鹿和豬這樣的伴侶。 江北江南都在傳寫我的畫,祝君感歎我的才華有限。我來與你麪對麪,你不認識我,哪個是真,哪個是假。 祝君放筆大笑,不必攬鏡自照,也知道自己渺小。我們相攜去買幾鬭酒,對著青山盡情傾倒。 明朝酒醒,呼喚鶴歸,白雲滿地,芝草肥美。玉簫吹來雨聲,琪花搖動春風的衣裳。 祝君許我老來更奇,我自覺頭已垂絲。時與不時,何以爲憑,贈你白雪中的梅花枝。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漢家功臣和唐家將領的描繪,反襯出自己山野隱居的生活態度和超脫世俗的心境。詩中“龍章終匪塵俗狀,虎頭迺是封侯相”展現了作者對功名利祿的淡漠,而“我生山野無能爲,學劍學書空放蕩”則表達了對自由自在生活的曏往。後文通過“松篁節操梅精神”等自然意象,進一步強調了作者堅守節操、追求精神自由的決心。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熱愛和對世俗的超然態度。

王冕

王冕

王冕,字元章,號煮石山農,亦號“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諸暨楓橋人,元朝著名畫家、詩人、篆刻家。他出身貧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學成爲詩人,畫家。他以畫梅著稱,尤工墨梅。王冕詩多同情人民苦難、譴責豪門權貴、輕視功名利祿、描寫田園隱逸生活之作。他性格孤傲,鄙視權貴。有《竹齋集》3卷,續集2卷。存世畫跡有《三君子圖》、《墨梅圖》等。能治印,創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絕妙。[1]在小學課文《少年王冕》裏寫到,他總是把好的留給母親,由此看出他也是一個孝子。後來王冕爲躲避朝廷徵聘,隱居會稽山中,得病去世。 ► 7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