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山房次韻馬道士虛中三首
意所欲往路無遠,暖韭早梅政堪剪。
相逢不少酒一杯,大勝能成丹九轉。
爭席者誰斯薪翁,何至帖奉魚軍容。
我一山僕君一童,亦無蛾眉間歌鐘。
忽如雲散倏萍聚,無何有鄉是歸處。
寄聲爲謝黃面仙,焉用七重圍寶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次韻:按照原詩的韻腳和用韻次序作詩。
- 虛中:馬道士的名字。
- 意所欲往:心中想去的地方。
- 暖韭早梅:春天的韭菜和初開的梅花,這裏指春天的景象。
- 政堪剪:正好可以剪取。
- 大勝:遠勝於。
- 丹九轉:道家煉丹術語,指煉丹的複雜過程,九轉表示煉製次數多,丹藥品質高。
- 爭席者:爭奪座位的人。
- 斯薪翁:這位砍柴的老翁。
- 帖奉:恭敬地奉上。
- 魚軍容:指軍隊的儀容,這裏可能指某種儀式或禮節。
- 無蛾眉:沒有美女。
- 間歌鐘:間或敲響的鐘聲,指音樂或娛樂。
- 忽如雲散倏萍聚:形容人們聚散無常,像雲散開又像浮萍聚集。
- 無何有鄉:指虛無的地方,即不存在的地方。
- 寄聲:傳達話語。
- 黃面仙:指道士,因爲道士常穿黃色道袍。
- 七重圍寶樹:指道觀中的寶樹被七重圍牆保護,形容道觀的莊嚴和神祕。
翻譯
心中想去的地方,路途再遠也不覺得遠,春天的韭菜和初開的梅花,正好可以剪取。相逢時,一杯酒就足夠,遠勝於煉製九轉丹藥的成就。爭奪座位的是誰呢?這位砍柴的老翁,何必恭敬地奉上魚軍容。我有一個山中的僕人,你有一個童子,我們這裏沒有美女,也沒有間或敲響的鐘聲。人們聚散無常,像雲散開又像浮萍聚集,歸宿之處是虛無的地方。特此傳達話語給黃面仙,何必用七重圍牆保護寶樹呢?
賞析
這首詩以輕鬆的筆觸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生活的態度。詩中通過對春天景象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美的欣賞。同時,詩人通過對比酒與煉丹,表達了對簡單生活的嚮往。詩的後半部分,通過對聚散無常的描寫,反映了人生的無常和歸宿的虛無,體現了詩人對世事的超然態度。最後,詩人以一種幽默的口吻,向道士傳達了自己的看法,表達了對道觀莊嚴神祕的質疑,顯示了詩人不拘一格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