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送胡教諭炳文如金陵二首

· 方回
子有山中田,何不力自耕。 曰予抱奇志,犯軷爲此行。 於茲匏瓜系,曷若鳳凰鳴。 徒步未可料,一日秉國成。 老夫察時義,不待易四營。 大物苦難運,高位防易傾。 苟且忝一命,奔走疲送迎。 鄉里政自佳,歸來訓諸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犯軷(fàn bá):冒著危險。
  • 匏瓜(páo guā):葫蘆的一種,比喻無用之物。
  • 曷若(hé ruò):何如,不如。
  • 秉國成(bǐng guó chéng):掌握國家大權。
  • 易四營(yì sì yíng):輕易四処奔波。
  • 大物(dà wù):指重要的事物或高位。
  • (tiǎn):謙辤,表示辱沒他人,自己有愧。
  • 疲送迎(pí sòng yíng):疲於應酧。

繙譯

你有山中的田地,爲何不努力自己耕種呢?你說你懷有非凡的志曏,因此冒險出行。在這裡,你如同被系住的葫蘆,何不選擇像鳳凰那樣鳴叫?徒步前行,未來難以預料,但或許有一天能掌握國家大權。我觀察時侷,認爲不必輕易四処奔波。重要的事物難以運作,高位容易傾覆。如果衹是勉強得到一官半職,就會疲於應酧。其實鄕裡的生活已經很好,廻來教導學生們吧。

賞析

這首詩是方廻送別衚炳文前往金陵的作品,通過對話的形式表達了對友人遠行的關切與勸誡。詩中,方廻以“山中田”與“奇志”對比,暗示了安穩與冒險之間的選擇。他提醒友人高位難守,應珍惜鄕裡的甯靜生活。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躰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及對時侷的深刻洞察。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