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行回溪三十里入婺源縣界
軍馬所不到,大山夾長谷。
千載幾離亂,不知有殺戮。
雞犬何晏然,未羨鄠杜曲。
連林望不極,春晚蓊以綠。
其大至如椽,謂之貓頭竹。
苦竹尤清嚴,翠葆森矗矗。
厥土最宜杉,彌嶺亙岡麓。
種杉二十年,兒女婚嫁足。
杉杪以樊圃,杉皮以覆屋。
豬圈及牛柵,無不用杉木。
聯筏下浙河,善價不輕鬻。
山高高至天,爇灰藝畬粟。
又有茗荈利,商販給南北。
憂旱不憂潦,脫如歲不熟。
蕨萁與葛粉,槌搗代糜粥。
豈若水鄉人,動至售骨肉。
醜陋羞冶容,健壽由寡慾。
定非私此邑,大言誇美俗。
行腳遍海內,久久寓輦轂。
萬端墮奸欺,往事杯水覆。
曷不歸乎來,於此擅幽獨。
崎嶇犖确間,數步一匍匐。
猶勝見貴公,膝行受恥辱。
寒泉洗塵心,怪石醒醉目。
野叟茅廬邊,買鄰願茲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溯行:逆流而上。
- 婺源:地名,位於江西省東北部。
- 晏然:平靜安詳的樣子。
- 鄠杜曲:地名,古代長安附近的地方。
- 蓊以綠:形容植物茂盛,綠意盎然。
- 貓頭竹:一種竹子的名稱。
- 翠葆:翠綠色的華蓋,比喻竹林。
- 森矗矗:形容竹林茂密直立。
- 厥土:其地。
- 彌嶺亙岡麓:遍佈山嶺和山腳。
- 藝畬粟:種植小米。
- 茗荈:茶葉。
- 槌搗:用槌子敲打。
- 糜粥:稀飯。
- 冶容:打扮得非常美麗。
- 行腳:行走,旅行。
- 輦轂:指京城。
- 墮奸欺:陷入欺騙。
- 曷不:何不。
- 犖确:形容山路崎嶇不平。
- 買鄰:選擇鄰居。
翻譯
逆流而上,行至回溪三十里,進入婺源縣界。這裏是大山夾着長谷,軍馬難以到達的地方。千百年來,這裏經歷了多次離亂,卻不知有殺戮之事。雞犬安寧,未曾羨慕過鄠杜曲的繁華。連綿的林木望不到盡頭,春末時節,綠意盎然。這裏的竹子大如椽木,被稱爲貓頭竹。苦竹更是清雅嚴肅,翠綠的竹林直立茂密。這片土地最適合種植杉樹,杉樹遍佈山嶺和山腳。種植杉樹二十年,足以解決兒女的婚嫁問題。杉樹的頂端用來圍成菜園,杉樹皮用來覆蓋房屋。豬圈和牛棚,無不使用杉木。將杉木連成筏子,順流而下到浙河,以好價錢出售。山高至天,燒灰種植小米。還有茶葉的利潤,商販供應南北。憂慮旱災而不憂慮水災,即使年成不好,也有蕨菜和葛粉,搗碎後代替稀飯。不像水鄉的人,動輒出賣骨肉。醜陋而不打扮,健康長壽源於寡慾。這並非私自贊美此地,而是大言不慚地誇讚這裏的良好風俗。我走遍海內,長久寓居京城。萬般墮入奸詐欺騙,往事如杯水覆滅。何不歸來,獨享此地的幽靜。在崎嶇的山路上,每走幾步就要匍匐前行。這比見到貴人,屈膝受辱要好。寒泉洗滌塵心,怪石喚醒醉眼。在野叟的茅廬旁,我願意選擇這樣的鄰居。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婺源縣界的自然風光和淳樸民風,通過對大山、長谷、竹林、杉樹等自然元素的細膩描寫,展現了當地的寧靜與和諧。詩中「雞犬何晏然」、「未羨鄠杜曲」等句,表達了詩人對這種遠離塵囂、自給自足生活的嚮往和讚美。同時,通過對當地居民生活方式的描述,如「種杉二十年,兒女婚嫁足」,體現了詩人對簡樸生活的認同和對物質慾望的淡泊。整首詩語言質樸,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淳樸生活的熱愛,以及對世俗繁華的超然態度。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
方回的其他作品
- 《 牟獻之提刑來杭納婿慶予七十次韻二首 》 —— [ 元 ] 方回
- 《 喜宗兄端叟再會武林還暨陽二首 》 —— [ 元 ] 方回
- 《 春晚雜興十二首 其一 》 —— [ 元 ] 方回
- 《 題趙子昂摹唐人二戲馬駒 》 —— [ 元 ] 方回
- 《 喜賓暘再來三橋次舊韻二首 》 —— [ 元 ] 方回
- 《 秋日古蘭花十首 》 —— [ 元 ] 方回
- 《 白茅道中 》 —— [ 元 ] 方回
- 《 句 其五 》 —— [ 元 ] 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