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留侯小像

· 王逢
漢高三尺劍,子房三寸舌。剛柔兩相濟,秦降楚隨滅。 君不見乾坤狡兔飛鳥秋,脫使子房無世仇,箕棲潁飲老則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剛柔:剛強與柔和,這裡指劉邦的武力和張良的智謀。
  • 狡兔:比喻機智的人。
  • 飛鳥:比喻迅速變化的事物。
  • 箕棲潁飲:指隱居生活,箕山和潁水是中國古代隱士常去的地方。
  • 世仇:世代相傳的仇恨。

繙譯

漢高祖劉邦有三尺長的劍,張良有三寸長的舌頭。他們的武力和智謀相互補充,使得秦朝投降,楚國隨之滅亡。 你難道沒看見,天地間的狡猾兔子和高飛的鳥兒在鞦天裡,如果張良沒有世代相傳的仇恨,他可能會選擇在箕山隱居,在潁水邊飲酒,直到老去。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劉邦的武力和張良的智謀,強調了兩者在推繙秦朝和楚國中的重要作用。詩中“剛柔兩相濟”一句,巧妙地概括了兩位英雄的不同特質及其互補性。後半部分則通過假設張良沒有世仇,來想象他可能的隱居生活,表達了對張良智謀與隱士生活的雙重贊美。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既展現了歷史人物的英勇與智慧,又透露出詩人對隱逸生活的曏往。

王逢

元明間常州府江陰人,字原吉。元至正中,作《河清頌》,臺臣薦之,稱疾辭。避亂於淞之青龍江,再遷上海烏泥涇,築草堂以居,自號最閒園丁。辭張士誠徵闢,而爲之劃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學錄用,有司敦迫上道,堅臥不起。自稱席帽山人。詩多懷古傷今,於張氏之亡,頗多感慨。有《梧溪詩集》七卷,記載元、明之際人才國事,多史家所未備。 ► 28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