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戍婦陳聞雁有感

· 王逢
介冑多年蟣蝨生,客窗今夜落邊聲。 螭頭釵子鴛鴦股,獨自挑燈萬里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介胄:古代戰士的鎧甲和頭盔。
  • 蟣虱:虱子和虱子的卵,這裡比喻長時間未脫下的鎧甲上生滿了虱子。
  • 客窗:旅居他鄕時的窗戶。
  • 邊聲:邊疆的聲音,通常指戰爭的聲音或邊疆的寂寥之聲。
  • 螭頭釵子:一種古代婦女頭飾,螭頭是神話中的龍形生物。
  • 鴛鴦股:指鴛鴦形狀的飾品,這裡可能指釵子上的裝飾。
  • 挑燈:撥亮燈火,常用來形容夜深人靜時的孤獨或沉思。

繙譯

戰士的鎧甲和頭盔已久未脫下,上麪生滿了虱子,今夜在異鄕的窗前,我聽到了邊疆的寂寥之聲。 我獨自一人,手持著螭頭形狀的釵子,其上裝飾著鴛鴦圖案,在燈下挑亮燈火,心中充滿了對萬裡之外家鄕的思唸。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戰士在異鄕夜晚的孤獨情景,表達了深切的思鄕之情。詩中“介胄多年蟣虱生”一句,既形象地描繪了戰士長期戍邊的艱辛,也暗示了戰爭的殘酷和漫長。而“客窗今夜落邊聲”則進一步以邊疆的寂寥之聲,加深了戰士的孤獨感和對家鄕的思唸。後兩句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戰士在夜晚挑燈思唸家鄕的情景,情感真摯,意境深遠。

王逢

元明間常州府江陰人,字原吉。元至正中,作《河清頌》,臺臣薦之,稱疾辭。避亂於淞之青龍江,再遷上海烏泥涇,築草堂以居,自號最閒園丁。辭張士誠徵闢,而爲之劃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學錄用,有司敦迫上道,堅臥不起。自稱席帽山人。詩多懷古傷今,於張氏之亡,頗多感慨。有《梧溪詩集》七卷,記載元、明之際人才國事,多史家所未備。 ► 28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