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趙無己之臨川
古之諸侯公侯伯,今之諸侯二千石。建邦作郡事不同,後車皆當載賓客。
釣魚呂望朝棄竿,飯牛甯越夜辭軛。雲龍風虎機會偶,赫奕功名垂竹帛。
原嘗春陵四公子,珠履三千分鼎食。馮驩市義薄聚斂,毛遂歃盟卻強敵。
樑王兔園禮詞人,相如之賦枚乘七。平津更有翹材館,大開東閣英彥集。
徒步常何起馬周,落河房琯任劉秩。嚴鄭公延杜子美,郭汾陽遇李太白。
朱門若止藏歌舞,無一措大研文墨。不知稼穡友朋闕,儻非癡物亦俗物。
臨川太守千騎行,誰董琴瑟護書冊。吾子從之大江西,訓誘諸郎據師席。
王介甫之學誤人國家,陸子靜之學雜彼禪佛。四海公論有如此,讀書豈可無揀擇。
若夫擬峴臺登臨而賦詩,不妨寄我清江紙一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赫奕:顯赫光耀。
- 竹帛:古代書寫用的竹簡和白絹,借指典籍、史冊。
- 原嘗春陵:指戰國時期的平原君、孟嘗君、春申君、信陵君四位公子。
- 珠履:綴有明珠的鞋子,比喻貴族的豪華。
- 歃盟:古代盟誓時的一種儀式,即飲血爲盟。
- 兔園:漢代梁孝王所建的園囿,後泛指貴族園林。
- 相如:司馬相如,西漢著名文學家。
- 枚乘:西漢文學家,以賦著稱。
- 平津:指平津侯公孫弘,漢武帝時期的丞相。
- 翹材館:指選拔人才的地方。
- 措大:舊指貧寒失意的讀書人。
- 研文墨:指研究學問。
- 稼穡:耕種和收穫,泛指農業勞動。
- 董:監督。
- 訓誘:教導誘導。
- 師席:教師的職位。
- 王介甫: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學家。
- 陸子靜:陸九淵,南宋哲學家,心學的代表人物。
- 禪佛:佛教禪宗。
- 四海公論:指天下人的共同評價。
- 擬峴臺:臨川的名勝之一。
- 清江紙:指精美的紙張。
翻譯
古代的諸侯有公、侯、伯等爵位,現在的諸侯則是指享有二千石俸祿的高官。建立國家、治理州郡的事務雖然不同,但他們的隨從車輛都應該載有賓客。
像釣魚的呂望早晨放棄魚竿,飯牛的甯越夜晚辭去軛具,都是因爲風雲際會,偶然得到機會,從而功名顯赫,垂名史冊。
原嘗春陵四位公子,他們的珠履閃耀着貴族的奢華,馮驩通過市義來輕視聚斂,毛遂通過歃血爲盟來擊退強敵。
梁王在兔園禮遇文人,司馬相如的賦作和枚乘的七發都受到讚賞。平津侯公孫弘更有翹材館,大開東閣聚集英才。
徒步的常何提拔了馬周,落河的房琯任用了劉秩。嚴鄭公延請了杜子美,郭汾陽遇到了李太白。
如果朱門只是藏匿歌舞,沒有一個貧寒的讀書人研究學問,那麼不知道農業勞動,朋友也缺失,這樣的人如果不是癡人也是俗物。
臨川太守帶領千騎出行,誰來監督琴瑟和書冊的保護呢?你跟隨他到大江西去,教導誘導諸位郎君佔據師席。
王介甫的學說誤了國家,陸子靜的學說雜糅了禪佛。天下人的共同評價就是這樣,讀書怎麼可以沒有選擇呢?
至於在擬峴臺登臨賦詩,不妨寄給我一匹清江紙。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古代諸侯與現代高官的對比,以及歷史上著名人物的典故,表達了作者對於功名、學問和人才選拔的看法。詩中,作者讚揚了那些能夠識才用才、重視文化教育的人物,同時批評了那些只知享樂、不重學問的俗物。最後,作者以擬峴臺賦詩爲引,表達了對友人的期望和對自己學問追求的堅持。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和獨到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