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夏迪雙鬆圖

· 王冕
我昔曾上五老峯,白雲盡處看青松。 中有兩樹如飛龍,正與夏迪畫者同。 夏迪畫鬆得鬆趣,個個乃是廊廟具。 貞固不特凌雪霜,偃蹇猶能吐煙霧。 蒼髯獵獵如有聲,鐵甲半掩苔花青。 六月七月炎火生,對此似覺形神清。 丈人兀坐誠有道,豈比商山採芝皓。 有琴有琴不須彈,而今世上知音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五老峯:山名,位於江西省廬山,以山勢險峻、景色秀麗著稱。
  • 廊廟具:比喻松樹的挺拔,如同廟宇中的柱子,具有莊嚴的氣質。
  • 貞固:堅定不移,指松樹的堅韌。
  • 偃蹇:形容松樹枝幹曲折,姿態優美。
  • 蒼髯:指松樹的樹皮,形容其蒼老而有生氣。
  • 鐵甲:比喻松樹的樹皮堅硬如鐵。
  • 兀坐:獨自端坐。
  • 商山採芝皓:商山四皓,指秦末漢初的四位隱士,他們隱居商山,採藥爲生,後被漢高祖劉邦召見,不願出仕,以保持清高。

翻譯

我曾經登上五老峯,在白雲的盡頭觀賞青松。 其中有兩棵樹如同飛龍,正與夏迪所畫的松樹相同。 夏迪畫鬆,能捕捉到松樹的神韻,每棵松樹都像是廟宇中的莊嚴柱子。 它們堅定不移,不僅能夠抵禦雪霜,還能優美地吐出煙霧。 松樹的樹皮蒼老而有生氣,彷彿能發出聲音,樹皮堅硬如鐵,半掩在青苔之中。 在六月七月的炎熱中,面對這些松樹,只覺得形神清爽。 夏迪端坐作畫,確實有道,豈能比擬商山採藥的隱士。 他有琴,有琴卻不需要彈奏,因爲當今世上知音太少。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登上五老峯觀賞青松的經歷,並通過對比夏迪的畫作,讚美了松樹的堅韌與優美。詩中,「貞固不特凌雪霜,偃蹇猶能吐煙霧」一句,既表現了松樹的堅韌,又賦予了它們靈動的生命力。結尾處,作者借夏迪的畫作和琴音,抒發了對知音難尋的感慨,表達了對藝術和人生深刻理解與追求。

王冕

王冕

王冕,字元章,號煮石山農,亦號“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諸暨楓橋人,元朝著名畫家、詩人、篆刻家。他出身貧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學成爲詩人,畫家。他以畫梅著稱,尤工墨梅。王冕詩多同情人民苦難、譴責豪門權貴、輕視功名利祿、描寫田園隱逸生活之作。他性格孤傲,鄙視權貴。有《竹齋集》3卷,續集2卷。存世畫跡有《三君子圖》、《墨梅圖》等。能治印,創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絕妙。[1]在小學課文《少年王冕》裏寫到,他總是把好的留給母親,由此看出他也是一個孝子。後來王冕爲躲避朝廷徵聘,隱居會稽山中,得病去世。 ► 7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