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懷十二首

· 王冕
野蔓網叢棘,下有幽蘭花。 緘春斂華滋,古意良獨多。 霜寒九十月,蕭颯如枯莎。 但使本根在,菅茅將奈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緘春:隱藏春意。
  • 斂華滋:收斂其繁華和生機。
  • 蕭颯:形容風聲或景物凋零的聲音。
  • 枯莎:枯萎的莎草。
  • 菅茅:一種草本植物,這裏比喻普通或低賤的事物。

翻譯

野外的蔓藤纏繞在叢生的荊棘上,下面生長着幽靜的蘭花。 它隱藏着春意,收斂其繁華和生機,古樸的情致特別豐富。 到了九十月的霜寒時節,風聲蕭瑟,如同枯萎的莎草。 只要它的根本還在,普通的菅茅又能如何影響它呢?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野蔓、叢棘與幽蘭的共生景象,表達了詩人對堅韌不拔、內斂自持品質的讚美。詩中「緘春斂華滋」一句,既描繪了幽蘭的特性,也隱喻了詩人內心的堅守與自持。後兩句以「霜寒」爲背景,強調了即使環境惡劣,只要根基穩固,便能無懼外界的挑戰。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體現了詩人對自然與人生的深刻洞察。

王冕

王冕

王冕,字元章,號煮石山農,亦號“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諸暨楓橋人,元朝著名畫家、詩人、篆刻家。他出身貧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學成爲詩人,畫家。他以畫梅著稱,尤工墨梅。王冕詩多同情人民苦難、譴責豪門權貴、輕視功名利祿、描寫田園隱逸生活之作。他性格孤傲,鄙視權貴。有《竹齋集》3卷,續集2卷。存世畫跡有《三君子圖》、《墨梅圖》等。能治印,創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絕妙。[1]在小學課文《少年王冕》裏寫到,他總是把好的留給母親,由此看出他也是一個孝子。後來王冕爲躲避朝廷徵聘,隱居會稽山中,得病去世。 ► 7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