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馮溫往河外

· 薛能
琴劍事行裝,河關出北方。 秦音盡河內,魏畫自黎陽。 野日村苗熟,秋霜館葉黃。 風沙問船處,應得立清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琴劍:琴與劍,古代文人隨身攜帶之物,琴代表文雅,劍代表武藝。
  • 行裝:指出行時所帶的物品。
  • 河關:指黃河的關隘。
  • 秦音:指秦地的方言或音樂。
  • 河內:古代地名,今河南省黃河以北地區。
  • 魏畫:指魏地的繪畫藝術。
  • 黎陽:古代地名,今河南省浚縣。
  • 野日:田野上的陽光。
  • 村苗熟:指村莊周圍的莊稼成熟。
  • 秋霜:秋天的霜。
  • 館葉黃:指旅館周圍的樹葉變黃。
  • 風沙:風和沙塵。
  • 清漳:指清澈的漳河,漳河在今河北省境內。

翻譯

攜帶琴與劍,踏上旅途,穿越黃河的關隘向北行。 秦地的音樂在河內迴響,魏地的繪畫藝術源自黎陽。 田野上的陽光照耀着成熟的莊稼,秋天的霜使得旅館周圍的樹葉變黃。 在風沙中詢問渡船的地方,希望能到達清澈的漳河邊。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送別友人馮溫前往河外的情景,通過琴劍、河關等意象展現了旅途的艱辛與壯闊。詩中「秦音盡河內,魏畫自黎陽」巧妙地將地域文化融入其中,展現了不同地區的文化特色。後兩句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寫,傳達了秋天的蕭瑟與旅途的孤寂。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情送別及對旅途的無限遐想。

薛能

唐汾州人,字大拙。武宗會昌六年進士第。宣宗大中末書判中選,補盩厔尉。懿宗鹹通中攝嘉州刺史,歷工部尚書、節度徐州,徙忠武。僖宗廣明元年,周岌逐能自稱留後,因屠其家。癖於詩,日賦一章,有《江山集》、《許昌集》。 ► 32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