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東山谷口

不知名利險,辛苦滯皇州。 始覺飛塵倦,歸來事綠疇。 桃源迷處所,桂樹可淹留。 跡異人間俗,禽同海上鷗。 古苔依井被,新乳傍崖流。 野老堪成鶴,山神或化鳩。 泉鳴碧澗底,花落紫巖幽。 日暮餐龜殼,天寒御鹿裘。 不辨秦將漢,寧知春與秋。 多謝青溪客,去去赤松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滯(zhì)皇州:滯留在京城。「滯」,停留;「皇州」,指京城。
  • 飛塵:這裏指代塵世的煩擾。
  • 綠疇(chóu):綠色的田野。「疇」,田地。
  • 桃源:源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代表理想中的美好隱居之地。
  • 淹留:停留,久留。
  • 跡異人間俗:行爲蹤跡與人間的世俗不同。
  • 禽同海上鷗:像海上的鷗鳥一樣自由。據《列子·黃帝》記載,有人能與鷗鳥親近,此處用此典表示心境的淡泊自由。
  • :覆蓋。
  • 新乳:新涌出的泉水。
  • 野老堪成鶴:化用丁令威化鶴的典故,此處說山中老人也許會像仙人那樣化身爲鶴。
  • 山神或化鳩:山神將自己變成斑鳩,此句描述山谷間充滿奇幻色彩。
  • 多謝:多多感謝。
  • 青溪客:指代那些超脫塵世的隱者。
  • 去去:表示要遠遠地離開。
  • 赤松遊:赤松即赤松子,傳說中的仙人,「赤松遊」指追隨仙人求道。

翻譯

之前不瞭解名利場的危險,在京城辛苦地度日,長久停留。如今才覺得塵世煩擾讓人疲憊,歸來之後投身於綠色的田野。桃花源的美妙之地已不知何處尋,幸好還有這桂樹林可以讓我長久停留。我的行爲與人間的世俗不同,心境如同海上自由的鷗鳥。古老的苔蘚覆蓋着井口,新涌出的泉水傍着山崖流淌。山中的老人或許能像仙人一樣化身爲鶴,山神也可能幻化成斑鳩。碧綠的山澗底下泉水潺潺作響,紫色的岩石旁邊落花幽然飄落。日落西山時以龜殼入餐,天氣寒冷時用鹿皮製成的裘衣抵禦嚴寒。既不去分辨如今是秦朝還是漢朝,也不用知道此時是春天還是秋天。多多感謝那些超脫塵世的隱者,我要遠遠地離開,追隨仙人赤松子去雲遊四方。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遠離塵世的心靈寫照。前幾句作者講述自己在京城歷經名利紛擾後,深感疲憊,故而回到田園之間尋求寧靜。「桃源迷處所,桂樹可淹留」表明雖找不到理想中的桃花源,但眼前的山林足以讓自己安身。詩中「跡異人間俗,禽同海上鷗」鮮明地表達了自己超凡脫俗的志趣,渴望像鷗鳥一樣自由自在。描寫山谷景色的部分如「古苔依井被,新乳傍崖流。泉鳴碧澗底,花落紫巖幽」,生動地展現了山谷清幽寧靜又透着幾分神祕奇幻的景象,富有美感與生機。「不辨秦將漢,寧知春與秋」進一步體現出作者擺脫世俗紀年,沉浸在自然中的超脫。最後作者表達對隱者的感謝,以及追隨仙人云遊的願望,整首詩營造出一種空靈、淡遠的意境,充分展現了作者對自由寧靜生活的嚮往和對世俗的超脫心態。

盧照鄰

盧照鄰

盧照鄰,字升之,自號幽憂子,漢族,幽州范陽(治今河北省定興縣)人,初唐詩人。其生卒年史無明載,後人有多種說法,有三子,現其後人居住在河北省正定縣內。盧照鄰出身望族,曾爲王府典籤,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學上,他與王勃、楊炯、駱賓王以文詞齊名,世稱“王楊盧駱”,號爲“初唐四傑”。有7卷本的《盧升之集》、明張燮輯注的《幽憂子集》存世。盧照鄰尤工詩歌駢文,以歌行體爲佳,不少佳句傳頌不絕,如“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等,更被後人譽爲經典。 ► 1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