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谷安禪師塔

獨坐巖之曲,悠然無俗紛。 酌酒呈丹桂,思詩贈白雲。 煙霞朝晚聚,猿鳥歲時聞。 水華競秋色,山翠含夕曛。 高談十二部,細覈五千文。 如如數冥味,生生理氛氳。 古人有糟粕,輪扁情未分。 且當事芝術,從吾所好雲。
拼音

所属合集

#僧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赤谷:地名,位於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
  • 安禪師塔:安禪師的墓塔。
  • 巖之曲:岩石的彎曲處,指隱居的地方。
  • 俗紛:世俗的紛擾。
  • 酌酒:斟酒。
  • 丹桂:一種植物,這裏指酒的顏色或香氣。
  • 思詩:構思詩句。
  • 白雲:象徵高遠、純潔。
  • 煙霞:雲霧和霞光,這裏指自然景色。
  • 猿鳥:猿猴和鳥類,代表山林中的動物。
  • 歲時:一年四季。
  • 水華:水中的植物,如荷花。
  • 山翠:山上的綠色植被。
  • 夕曛:夕陽的餘暉。
  • 高談:高深的談論。
  • 十二部:佛教經典的一部分,這裏泛指佛經。
  • 細覈:仔細研究。
  • 五千文:指《道德經》,因其約五千字。
  • 如如:佛教用語,指事物的真實狀態。
  • 冥味:深奧的道理。
  • 生生理:生命的原理。
  • 氛氳:氣息,這裏指生命的氣息。
  • 糟粕:比喻無用或不重要的東西。
  • 輪扁:古代傳說中的巧匠,這裏指技藝高超的人。
  • 情未分:情感未明,指對事物的理解還不透徹。
  • 芝術:指修煉道術。
  • 從吾所好:追隨我喜歡的。

翻譯

獨自坐在岩石的彎曲處,悠然自得,遠離了世俗的紛擾。斟酒時,酒色如丹桂般鮮豔,構思詩句時,心中所想贈予白雲。早晚間,雲霧和霞光聚集,猿猴和鳥類的叫聲四季都能聽到。水中的植物與秋色競豔,山上的綠色植被在夕陽的餘暉中顯得更加翠綠。深入探討佛經十二部,仔細研究《道德經》五千言。如同數算深奧的道理,生命的原理在其中瀰漫。古人留下的東西或許有糟粕,技藝高超的人對事物的理解也未必透徹。姑且從事修煉道術,追隨我喜歡的雲遊生活。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隱居山林的生活狀態和心境。詩中,「獨坐巖之曲,悠然無俗紛」展現了詩人遠離塵囂的寧靜生活,而「酌酒呈丹桂,思詩贈白雲」則表達了詩人高潔的情操和對自然的熱愛。後文通過對自然景色的細膩描繪,如「煙霞朝晚聚,猿鳥歲時聞」和「水華競秋色,山翠含夕曛」,進一步以景抒情,體現了詩人對自然美的深刻感受。最後,詩人通過對佛經和道經的探討,表達了對生命深層次理解的追求,以及對個人興趣的堅持。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超脫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高尚情懷。

盧照鄰

盧照鄰

盧照鄰,字升之,自號幽憂子,漢族,幽州范陽(治今河北省定興縣)人,初唐詩人。其生卒年史無明載,後人有多種說法,有三子,現其後人居住在河北省正定縣內。盧照鄰出身望族,曾爲王府典籤,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學上,他與王勃、楊炯、駱賓王以文詞齊名,世稱“王楊盧駱”,號爲“初唐四傑”。有7卷本的《盧升之集》、明張燮輯注的《幽憂子集》存世。盧照鄰尤工詩歌駢文,以歌行體爲佳,不少佳句傳頌不絕,如“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等,更被後人譽爲經典。 ► 1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