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慧眼:智慧的眼光,指能洞察事物本質的能力。
- 沙門:佛教中指出家修行的僧人。
- 遠公:對高僧的尊稱。
- 經行:佛教中指僧人誦經或行禪。
- 宴坐:安靜地坐着,指禪修時的靜坐。
- 儒風:儒家學者的風範。
- 香緣:指因香火而結下的緣分,這裏指僧人與信衆的交往。
- 簪裾:古代官員的服飾,這裏指文人雅士。
- 禪想:禪修時的思緒。
- 藻思:文思,指文學創作的靈感。
- 爐煙:香爐中升起的煙。
- 階色:臺階的顏色,這裏指庭院中的景象。
- 歸空:歸於虛無,指一切現象的本質是空。
- 狂夫:指詩人自己,帶有自嘲的意味。
- 入室:進入僧人的居室。
- 天花:佛教中指天上的花,這裏比喻美好的事物。
翻譯
擁有慧眼的僧人真如遠公一般,他的經行和宴坐都帶有儒者的風範。香火不斷,文人雅士常來聚會,禪修的思緒並不妨礙文學靈感的流動。破曉後的爐煙似乎永不熄滅,晴朗時庭院中的景色也彷彿歸於虛無。我這個狂放的人進入室內並無他事,只是與這美好的事物一同微笑。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高僧的修行生活,以及他與文人雅士的交往。詩中,「慧眼沙門真遠公」一句,即表達了對這位僧人智慧和修行境界的讚美。後文通過「香緣不絕簪裾會」和「禪想寧妨藻思通」展現了僧人與文人雅士的交流,以及禪修與文學創作的和諧共存。最後兩句則以自嘲的方式,表達了詩人對這種超脫世俗生活的嚮往和欣賞。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唐代文人對禪宗文化的理解和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