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闕里:指孔子故里,即今山東曲阜。
- 蘿蔓:蔓生的藤蘿。
- 凋:枯萎。
- 荒隴:荒廢的田地。
- 莓苔:青苔。
- 古宮牆:指孔廟的牆。
- 三千弟子:指孔子的衆多學生。
- 標青史:載入史冊。
- 萬代先生:指孔子,被尊稱爲「萬世師表」。
- 號素王:指孔子,因其道德高尚,被尊稱爲「素王」。
- 蕭索:形容景色淒涼。
- 洙泗:洙水和泗水,流經曲阜的兩條河流。
- 秋山明月:秋夜山中的明月。
翻譯
行走在曲阜城中,心中自然感到悲傷,曾經感嘆東流的河水如此漫長。 藤蘿幾度枯萎在荒廢的田地樹上,青苔遍佈的古宮牆更顯滄桑。 孔子的三千弟子名垂青史,萬代以來孔子被稱爲道德的王者。 淒涼的風吹過洙泗之上,秋夜山中的明月照耀着蒼蒼的夜色。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曲阜的景色,表達了對孔子及其弟子們的敬仰之情,以及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詩中,「蘿蔓幾凋荒隴樹,莓苔多處古宮牆」描繪了曲阜的荒涼景象,而「三千弟子標青史,萬代先生號素王」則讚頌了孔子的偉大。最後兩句「蕭索風高洙泗上,秋山明月夜蒼蒼」以景結情,營造出一種淒涼而深遠的意境,使讀者在感受歷史滄桑的同時,也體會到了詩人對孔子精神的無限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