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月望上陽宮

· 劉滄
苔色輕塵鎖洞房,亂鴉羣鴿集殘陽。 青山空出禁城日,黃葉自飛宮樹霜。 御路幾年香輦去,天津終日水聲長。 此時獨立意難盡,正值西風砧杵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上陽宮:唐代洛陽皇宮,位於洛陽城西。
  • 洞房:深邃的內室。
  • 禁城:皇宮的別稱。
  • 香輦:指皇帝的車駕。
  • 天津:指洛陽的天津橋,橫跨洛水,是洛陽的重要橋樑。
  • 砧杵:古代洗衣用具,砧爲墊石,杵爲搗衣棒。此處指秋日洗衣聲,常用來象徵秋意。

翻譯

青苔的顏色被輕輕的塵土鎖在深邃的內室裏,成羣的烏鴉和鴿子聚集在殘陽下。 青山空對着皇宮的日落,黃葉在宮中的樹上自由地飛舞,像是覆蓋了一層霜。 皇帝的車駕已經好幾年沒有經過這條御路了,天津橋下的水聲終日不斷。 此時獨自站立,思緒難以言盡,正值西風吹過,伴隨着砧杵的涼意。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秋日上陽宮的淒涼景象,通過對青苔、亂鴉、殘陽、青山、黃葉等自然元素的細膩刻畫,傳達出一種深沉的哀愁和對往昔輝煌的懷念。詩中「禁城日」、「香輦去」等詞語,暗示了皇宮的冷清和皇帝的久未臨幸,而「天津終日水聲長」則增添了一種時光流轉不息的感慨。結尾的「西風砧杵涼」更是以秋日的典型聲音,加深了詩中的秋意和孤寂感。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逝去輝煌的無限追憶和對現實冷落的深切感受。

劉滄

唐汶陽人,字蘊靈。體貌魁梧,善飲酒,尚氣節,好論古今事。工詩,尤長七律。屢舉進士,宣宗八年方及第,時發已白。調華原尉,遷龍門令。有《劉滄詩》一卷。 ► 1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