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縣途中二十韻

· 薛能
野客誤桑麻,從軍帶鏌鋣。 豈論之白帝,未合過黃花。 落日投江縣,征塵漱齒牙。 蜀音連井絡,秦分隔褒斜。 硤路商逢使,山郵雀啅蛇。 憶歸臨角黍,良遇得新瓜。 食久庭陰轉,行多屐齒窪。 氣清巖下瀑,煙漫雨餘畬。 黃鳥當蠶候,稀蒿雜麥查。 汗涼風似雪,漿度蜜如沙。 野色生肥芋,鄉儀搗散茶。 梯航經杜宇,烽候徹苴咩。 逗石流何險,通關運固賒。 葛侯真竭澤,劉主合亡家。 陷彼貪功吠,貽爲黷武誇。 陣圖誰許可,廟貌我揄揶。 閒事休徵漢,斯行且詠巴。 音繁來有鐸,軏盡去無車。 溢目看風景,清懷嘯月華。 焰樵烹紫筍,腰簟憩烏紗。 杞國憂尋悟,臨邛渴自加。 移文莫有誚,必不滯天涯。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鏌鋣(mò yé):古代寶劍名。
  • 白帝:古代神話中的五方帝之一,主西方之神。
  • 黃花:指菊花,也指秋天的景色。
  • 井絡:星宿名,這裏指蜀地。
  • 褒斜:古代道路名,這裏指秦地。
  • 硤路:山峽中的道路。
  • 山郵:山中的郵驛。
  • 角黍:古代的一種食品,用竹葉包裹的糯米食品。
  • 屐齒:木屐的齒,這裏指行走。
  • (shē):開墾了三年的熟田。
  • 麥查:麥稈。
  • 漿度:酒漿。
  • 散茶:一種製茶方法,將茶葉散開晾曬。
  • 梯航:梯子和船,比喻艱難的旅途。
  • 烽候:烽火臺。
  • 苴咩:古代西南地區的一種樂器。
  • 通關:通過關卡。
  • :遙遠。
  • 竭澤:排乾池水,比喻做事徹底。
  • 亡家:家破人亡。
  • 黷武:濫用武力。
  • 揄揶:嘲笑。
  • :古代的一種樂器,形似鈴。
  • :古代車轅前端與車衡相銜接的部分。
  • 溢目:滿眼。
  • 焰樵:燃燒的柴火。
  • 腰簟:腰間的竹蓆。
  • 臨邛:地名,在今四川邛崍。
  • 移文:傳遞文書。

翻譯

野客誤以爲桑麻之事,卻帶着寶劍從軍。豈能論及白帝,也未曾合過黃花。落日時分投宿江縣,征塵漱洗着齒牙。蜀地的語音連着井絡,秦地的分界隔着褒斜。山峽中的商路遇到使者,山中的郵驛雀鳥啄食着蛇。回憶歸家時臨着角黍,美好的相遇得到了新瓜。食後庭院陰涼轉動,行走多了屐齒留下的窪痕。氣清如同巖下的瀑布,煙霧瀰漫在雨後的田地。黃鳥正當蠶候,稀疏的蒿草間雜着麥稈。汗涼如風似雪,酒漿如蜜般甜美。野外的景色中生長着肥美的芋頭,鄉間的禮儀中搗制着散茶。梯子和船經過艱難的旅途,烽火臺上的樂器徹夜響着。逗弄石頭流露出何等的險峻,通關的路途遙遠而艱難。葛侯真是徹底,劉主合該家破人亡。陷於貪功的吠叫,留給後人誇耀武力。陣圖誰人許可,廟中的神像我嘲笑。閒事休要徵召漢人,此行且在巴地詠歎。音繁中來有鐸聲,車轅盡去無車行。滿眼看着風景,清懷中對着月光呼嘯。焰火中的柴火烹煮着紫筍,腰間的竹蓆憩息着烏紗。杞國的憂慮尋找到悟解,臨邛的渴望自然增加。傳遞文書莫有嘲笑,必不滯留在這天涯。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旅途中的所見所感,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繪和對歷史典故的巧妙運用,展現了詩人的情感世界和對時局的思考。詩中「野客誤桑麻,從軍帶鏌鋣」一句,既表達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嚮往,又透露出對戰亂的無奈。後文通過對蜀地、秦地的描寫,以及對旅途艱辛的敘述,進一步抒發了詩人的憂國憂民之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和豐富的情感世界。

薛能

唐汾州人,字大拙。武宗會昌六年進士第。宣宗大中末書判中選,補盩厔尉。懿宗鹹通中攝嘉州刺史,歷工部尚書、節度徐州,徙忠武。僖宗廣明元年,周岌逐能自稱留後,因屠其家。癖於詩,日賦一章,有《江山集》、《許昌集》。 ► 32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