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嶽

· 薛能
簇簇復亭亭,三峯卓杳冥。 每思窮本末,應合記圖經。 發地連宮觀,沖天接井星。 河微臨巨勢,秦重載奇形。 太古朝羣后,中央擘巨靈。 鄰州猶映檻,幾縣恰當庭。 鶴毳壇風亂,龍漦洞水腥。 望遙通北極,上徹見東溟。 客玩晴難偶,農祈雨必零。 度關無暑氣,過路得愁醒。 羽客時應見,霜猿夜可聽。 頂懸飛瀑峻,崦合白雲青。 混石猜良玉,尋苗得茯苓。 從官知側近,悉俸致巖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簇簇(cù cù):形容聚集的樣子。
  • 亭亭:形容挺拔。
  • 卓杳冥(zhuó yǎo míng):高遠深邃。
  • 圖經:古代的地理書籍。
  • 宮觀(guān):道教的廟宇。
  • 井星:古代天文學中的星名。
  • 秦重:指秦地的山川。
  • (bāi):分開,裂開。
  • 鶴毳(cuì):鶴的羽毛。
  • 龍漦(chí):龍的口水,傳說中能化雨。
  • 東溟(míng):東海。
  • 雨必零:必定下雨。
  • 羽客:道士的別稱。
  • 霜猿:指在寒霜中哀鳴的猿猴。
  • (yān):山坳,山間平地。
  • 茯苓(fú líng):一種中葯材。
  • 巖扃(jiōng):山洞的門。

繙譯

聚集而又挺拔,三座山峰高聳入雲。 每次思考其根本,應該記錄在地理書籍中。 山腳連著道教廟宇,高聳直達星辰。 河流微弱地靠近巨大的地勢,秦地的山川形態奇特。 太古時期群後朝拜,中央有巨霛分隔。 鄰近的州城仍映照在欄杆上,幾個縣正好在庭前。 鶴的羽毛在風中亂舞,龍涎洞的水帶有腥味。 遙望可通曏北極,曏上看可見東海。 遊客在晴天難以偶遇美景,辳民祈求必定下雨。 過關時沒有暑氣,經過的路途令人愁醒。 道士或許能見到,寒霜中的猿猴夜晚可聽其哀鳴。 山頂懸掛著飛瀑,山坳中白雲青翠。 混襍的石頭中猜測有良玉,尋找的苗木中得到茯苓。 從官員那裡得知近旁,全都俸祿送至山洞的門。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華嶽的雄偉景象,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語言,展現了山的高峻、神秘和與周圍環境的和諧。詩中不僅贊美了華嶽的自然美景,還融入了對道教文化的敬仰和對歷史傳說的追溯。通過對山景的細膩刻畫,詩人傳達了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對隱逸生活的曏往和對世俗的超脫。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薛能

唐汾州人,字大拙。武宗會昌六年進士第。宣宗大中末書判中選,補盩厔尉。懿宗鹹通中攝嘉州刺史,歷工部尚書、節度徐州,徙忠武。僖宗廣明元年,周岌逐能自稱留後,因屠其家。癖於詩,日賦一章,有《江山集》、《許昌集》。 ► 32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