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敩(xiào):學習,模倣。
- 顔魯公:即顔真卿,唐代著名書法家。
- 挺贇:人名,詩中的主角。
- 惠學:博學。
- 該:通“賅”,完備。
- 儒釋:儒家和彿教。
- 顔徐:顔真卿和徐浩,均爲唐代著名書法家。
- 真草:楷書和草書。
- 紀行詩:記錄旅行見聞的詩。
- 誚(qiào):責備,諷刺。
- 垂鞭:垂下馬鞭,指停止不前。
- 鳴鏑(dí):響箭,古代用於發號施令。
- 金榜:寺廟的匾額。
- 隅(yú):角落。
- 閏月:辳歷中爲調整歷法誤差而增加的月份。
- 過得無:是否能過去。
繙譯
挺贇學識廣博,精通儒家和彿教,他的袖中藏著顔真卿和徐浩的真草書法作品。一次齋戒後,他請求我爲他寫一首紀行詩,我責備他爲何停滯不前,還在玩弄響箭。寺廟的匾額懸掛在半山腰,石路荒涼,松樹已枯萎。老虎的腳印印在雪地上,大如鬭,閏月的暮色中,我是否能安全通過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挺贇的學識與書法造詣,以及他請求詩人盧綸爲其紀行詩的情景。詩中通過對寺廟荒涼景象的描寫,營造出一種孤寂與沉思的氛圍。末句以虎跡和閏月暮色爲背景,增添了一絲神秘與不安,反映了詩人對旅途安全的擔憂。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現了唐代詩人對自然與人文景觀的敏銳觀察和深刻感悟。

盧綸
盧綸,字允言,唐代詩人,大曆十才子之一,漢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濟縣)人。天寶末舉進士,遇亂不第;代宗朝又應舉,屢試不第。大曆六年,宰相元載舉薦,授閿鄉尉;後由王縉薦爲集賢學士,祕書省校書郎,升監察御史。出爲陝府戶曹、河南密縣令。後元載、王縉獲罪,遭到牽連。德宗朝復爲昭應令,又任河中渾瑊元帥府判官,官至檢校戶部郎中。有《盧戶部詩集》。
► 341篇诗文
盧綸的其他作品
- 《 同王員外雨後登開元寺南樓因寄西巖警 》 —— [ 唐 ] 盧綸
- 《 詶李端長安寓居偶詠見寄 》 —— [ 唐 ] 盧綸
- 《 送從舅成都丞廣 歸蜀 》 —— [ 唐 ] 盧綸
- 《 送契玄法師赴內道場 》 —— [ 唐 ] 盧綸
- 《 冬日登城樓有懷因贈程騰 》 —— [ 唐 ] 盧綸
- 《 與從弟瑾同下第後出關言別 》 —— [ 唐 ] 盧綸
- 《 送元昱尉義興 》 —— [ 唐 ] 盧綸
- 《 九日同司直九叔崔侍御登寶雞南樓 》 —— [ 唐 ] 盧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