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定陵寺

· 盧綸
古塔荒臺出禁牆,磬聲初盡漏聲長。 雲生紫殿幡花溼,月照青山松柏香。 禪室夜聞風過竹,奠筵朝啓露沾裳。 誰悟威靈同寂滅,更堪砧杵發昭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禁牆:指皇宮的圍牆。
  • 磬聲:指寺廟中敲擊磬的聲音。
  • 幡花:指懸掛在寺廟中的彩幡和裝飾用的花。
  • 禪室:指僧人修禪的房間。
  • 奠筵:指祭祀時擺放祭品的桌子。
  • 砧杵:古代搗衣的工具,砧是墊石,杵是棒。
  • 昭陽:古代宮殿名,這裏可能指皇宮。

翻譯

古老的塔樓和荒廢的臺階越過了皇宮的圍牆,寺廟中磬聲剛停,漏聲(計時器)顯得格外悠長。 雲霧繚繞在紫色的宮殿之上,彩幡和花朵似乎被溼潤,月光照耀在青山上,松柏散發出陣陣香氣。 禪室中夜晚能聽到風吹過竹林的聲音,早晨祭祀時,露水沾溼了祭品的桌子。 誰能領悟到這威嚴與靈性最終歸於寂滅,更讓人難以忍受的是,皇宮中傳來的砧杵聲。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定陵寺的靜謐與莊嚴,通過古塔、荒臺、磬聲、漏聲等元素,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氛圍。詩中「雲生紫殿幡花溼,月照青山松柏香」一句,以雲、月、松柏爲媒介,巧妙地融合了自然與宗教的神祕感。結尾的「誰悟威靈同寂滅,更堪砧杵發昭陽」則透露出對塵世繁華的淡漠和對宗教寂滅的深刻理解。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宗教與世俗的深刻感悟。

盧綸

盧綸

盧綸,字允言,唐代詩人,大曆十才子之一,漢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濟縣)人。天寶末舉進士,遇亂不第;代宗朝又應舉,屢試不第。大曆六年,宰相元載舉薦,授閿鄉尉;後由王縉薦爲集賢學士,祕書省校書郎,升監察御史。出爲陝府戶曹、河南密縣令。後元載、王縉獲罪,遭到牽連。德宗朝復爲昭應令,又任河中渾瑊元帥府判官,官至檢校戶部郎中。有《盧戶部詩集》。 ► 34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