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壑 (hè):山谷。
- 蟄 (zhé):動物冬眠,潛伏起來不食不動。
- 昏靄 (hūn ǎi):昏暗的雲霧。
- 曙霞 (shǔ xiá):早晨的霞光。
- 回瞻 (huí zhān):回頭看。
- 相好 (xiāng hǎo):這裏指佛像的美好。
- 苦海 (kǔ hǎi):佛教用語,比喻苦難煩惱的世界。
翻譯
寺廟的殿堂中有一盞寒燈,草地上有螢火蟲飛舞,千山萬谷靜悄悄,沒有一絲聲響。 煙霧凝聚在積水上,彷彿龍蛇在冬眠,露水溼潤了空曠的山谷,星河在夜空中顯得格外明亮。 昏暗的雲霧中,世界顯得悲傷,晨曦的霞光裏,隱約可見王城的輪廓。 回頭望向那美好的佛像,不禁淚流滿面,苦難的海洋,何時才能平靜?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夜晚石甕寺的靜謐景象,通過「寒燈」、「螢」、「千林萬壑」等意象,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氛圍。詩中「煙凝積水龍蛇蟄,露溼空山星漢明」一句,以自然景象比喻世間的沉寂與宇宙的遼闊,表達了對塵世的超然態度。後兩句「回瞻相好因垂淚,苦海波濤何日平」,則抒發了對塵世苦難的感慨和對解脫的渴望,體現了詩人深沉的宗教情感和對人生苦難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