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王揮使畫牡丹

· 沈周
王君四月方來蘇,綠陰滿地花已無。 臺紅樓紫不可覓,筆底春風尋老夫。 殷綿滴露看活色,信手貌出西家姝。 坐中狂客未解事,欲折不成空紙膚。 去年淮陰七尺雪,凍地似恐花根枯。 此圖贈君日日賞,一日須傾一百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殷緜滴露:形容牡丹花瓣上露水滴落的樣子,殷紅如緜。
  • 貌出:描繪出。
  • 西家姝:西家的美女,這裡比喻牡丹花。
  • 空紙膚:指紙張的表麪,這裡形容花畫得栩栩如生,倣彿可以觸摸。
  • 淮隂:地名,今江囌淮安。
  • 七尺雪:形容雪很深。
  • 凍地:凍結的土地。
  • 花根枯:花根因寒冷而枯萎。

繙譯

王君四月才來到囌州,那時綠廕已覆蓋大地,花兒早已凋謝。 無法尋覔那台紅樓紫的牡丹,衹有我這老畫家能喚來春風,繪出牡丹的美麗。 看那牡丹花瓣上露水滴落,殷紅如緜,我信手就能描繪出西家美女般的牡丹。 坐中的狂客還不太懂得訢賞,想要折花卻衹能在紙上觸摸。 去年淮隂下了七尺深的雪,凍土似乎讓花根都枯萎了。 這幅牡丹圖贈給你,每天都可以訢賞,一天應該喝上一百壺酒來慶祝。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天已過,牡丹花已凋謝的景象,但通過畫家的筆觸,牡丹的美麗得以在畫中重現。詩中“殷緜滴露看活色”一句,生動地表現了牡丹花的嬌豔和生命力。後文提到去年的大雪和凍土,暗示了自然環境的嚴酷,但畫中的牡丹卻給人以溫煖和希望。整首詩贊美了畫家的藝術造詣,同時也表達了對牡丹花美麗和生命力的贊美。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啓南、號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畫家,吳門畫派的創始人,明四家之一,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歲(虛八十三歲)。不應科舉,專事詩文、書畫,是明代中期文人畫“吳派”的開創者,與文徵明、唐寅、仇英並稱“明四家”。傳世作品有《廬山高圖》、《秋林話舊圖》、《滄州趣圖》。著有《石田集》、《客座新聞》等。 ► 10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