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五夜見月映樹有作

· 沈周
圓月出樹東,隔看被樹掛。 羣葉相蒙茂,光采還透射。 玉盤雖隱映,其魄自整暇。 脫樹漸自高,萬里大明奓。 了了太極圈,誰向虛空畫。 坐深已當頭,其樹勢斯下。 小人蔽君子,暫爾何足訝。 樹月亦偶當,微吟聊譬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圓月:滿月,指月亮完全被照亮的狀態。
  • 隔看:從側面或遠處看。
  • 羣葉:衆多的樹葉。
  • 光采:光彩,指月亮的光輝。
  • 玉盤:比喻圓月,因其形狀和光澤似玉製盤子。
  • 隱映:隱約映照。
  • :指月亮的形狀和光輝。
  • 整暇:整齊而從容。
  • 脫樹:月亮從樹梢上升起。
  • 大明:指月亮的光輝。
  • :展開,這裏指月亮的光輝擴散。
  • 了了:清楚,明瞭。
  • 太極圈:指月亮的圓形象徵太極圖中的圓圈。
  • 虛空:天空。
  • 坐深:夜深人靜時。
  • 當頭:正對着頭頂。
  • :遮擋。
  • 君子:這裏比喻月亮,高尚的存在。
  • 暫爾:暫時如此。
  • :驚訝。
  • 偶當:偶然如此。
  • 微吟:輕聲吟詠。
  • 聊譬借:姑且以此作爲比喻。

翻譯

圓月從樹的東邊升起,從側面看去,月亮似乎被樹枝掛住了。茂密的樹葉相互遮蔽,但月光依然能透過樹葉射出。雖然月亮像玉盤一樣隱約映照,但它的光輝卻整齊而從容。月亮逐漸從樹梢上升起,其光輝擴散至萬里,明亮無比。月亮的圓形象徵着太極圖中的圓圈,誰能在虛空中畫出這樣的圓圈呢?夜深人靜時,月亮正對着頭頂,而樹枝則逐漸下垂。小人(樹枝)遮擋了君子(月亮),但這只是暫時的,並不足爲奇。樹和月亮的關係只是偶然如此,我輕聲吟詠,姑且以此作爲比喻。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月亮從樹梢上升起的景象,展現了月光的美麗和神祕。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和象徵,如將月亮比作玉盤,將月亮的圓形象徵爲太極圈,增強了詩的藝術效果。同時,詩人通過對月亮和樹枝關係的描寫,隱喻了社會中君子與小人的關係,表達了對高尚品質的追求和對暫時困境的淡然態度。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象的敏銳觀察和深刻感悟。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啓南、號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畫家,吳門畫派的創始人,明四家之一,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歲(虛八十三歲)。不應科舉,專事詩文、書畫,是明代中期文人畫“吳派”的開創者,與文徵明、唐寅、仇英並稱“明四家”。傳世作品有《廬山高圖》、《秋林話舊圖》、《滄州趣圖》。著有《石田集》、《客座新聞》等。 ► 10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