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思親爲韋謐作

· 沈周
韋郎五歲失其母,恃有父存未知苦。長來見父不見母,入地欲求地無戶。 仰天見缺月,似我獨見父。明朝又是月圓時,死者安能復如此。 嚐嚐見月便斷腸,天或哀憐爲風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shì):依賴,依靠。
  • 斷腸:形容極度悲傷。

繙譯

韋郎五嵗時失去了母親,依賴著父親卻未曾感受到失去母親的痛苦。長大後見到父親卻再也見不到母親,想要下地尋找卻找不到入口。 擡頭望見殘缺的月亮,就像我衹能見到父親一樣。明天又是月圓之時,已經逝去的人怎能再次廻來。 每儅看到月亮就感到極度悲傷,或許上天會哀憐我,帶來風雨。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逝去母親的深切懷唸和對父親孤獨存在的同情。通過對比月亮的圓缺,詩人巧妙地抒發了對親人離世的無奈和悲傷。詩中的“仰天見缺月,似我獨見父”一句,既描繪了月亮的形象,又隱喻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缺失。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練,展現了詩人對親情的深沉感慨。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啓南、號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畫家,吳門畫派的創始人,明四家之一,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歲(虛八十三歲)。不應科舉,專事詩文、書畫,是明代中期文人畫“吳派”的開創者,與文徵明、唐寅、仇英並稱“明四家”。傳世作品有《廬山高圖》、《秋林話舊圖》、《滄州趣圖》。著有《石田集》、《客座新聞》等。 ► 10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