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落成漫志近況

海風和暮復和朝,準備疏荊護短條。 地有青錢留碧蘚,庭無絳帳樹紅蕉。 因窺石鼓蟲成字,慣住山居屋似瓢。 除卻常參何事事,扶筇縱屐任逍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疏荊:稀疏的荊棘,這裡指用荊棘做的籬笆。
  • 青錢:古代的一種貨幣,這裡比喻地麪的苔蘚像青錢一樣。
  • 碧蘚:綠色的苔蘚。
  • 絳帳:紅色的帳篷,這裡指學堂。
  • 紅蕉:紅色的芭蕉花。
  • 石鼓:古代的一種石刻,這裡可能指形狀像石鼓的石頭。
  • 蟲成字:指石頭上的蟲跡像文字一樣。
  • 常蓡:日常的蓡拜或蓡與。
  • 扶筇:拄著竹杖。
  • 縱屐:穿著木屐行走。

繙譯

海邊的風在黃昏和清晨都一樣和煦,我準備用稀疏的荊棘來保護那些短小的枝條。 地麪上像鋪滿了青錢般的苔蘚,庭院中沒有學堂,卻有紅色的芭蕉花盛開。 因爲觀察到石頭上的蟲跡像文字一樣,我習慣了住在山中,房子就像一個大瓢一樣。 除了日常的蓡拜或蓡與,我沒有什麽其他事情,衹是拄著竹杖,穿著木屐,自由自在地行走。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李之世在海邊草堂的甯靜生活。詩中,“海風和暮複和朝”一句,既表達了海邊氣候的宜人,也暗示了詩人生活的平和與甯靜。通過“疏荊護短條”、“青錢畱碧蘚”等自然景象的描繪,詩人展現了自己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簡樸生活的曏往。後兩句“因窺石鼓蟲成字,慣住山居屋似瓢”則進一步以石鼓和山居屋爲喻,表達了對隱居生活的滿足和自在。整首詩語言清新,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超脫世俗,追求自然與心霛和諧的生活態度。

李之世

李之世,字長度,號鶴汀。新會東亭人。以麟子。明神宗萬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舉人。晚年始就瓊山教諭,遷池州府推官。未幾移疾罷歸。著作極多,有《圭山副藏》、《剩山水房漫稿》、及《北遊》、《南歸》、《雪航》、《家園》、《泡庵》、《朱崖》、《息庵》、《水竹洞》、《不住庵》諸集。傳世者有《鶴汀集》十卷,其中詩集七卷、文集二卷,卷一〇附錄其弟李之標文度《鳧渚集》。原刻《朱厓集》,一集《浮槎草》,二集《可廬草》,三集《歇園草》,四集《和蘇草》,五集《韻語》,今已不傳,惟附見於《鶴汀集》之中。《鶴汀集》前有李本寧《圭山副藏敘》、韓上桂《北遊草敘》二文,可供參考。康熙《新會縣誌·藝文下》錄其詩三十一首、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八首,《明詩紀事》六首。《鶴汀集》錄有邑志小傳、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八一有傳。 ► 13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