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題

茵席溝渠各所宜,巧耶有道得如斯。 平生正不人憐受,豈有烏頭變白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茵蓆:指草蓆,這裡比喻地位卑微。
  • 溝渠:指低窪之地,比喻低下的環境或地位。
  • 巧耶:巧妙嗎?
  • 有道:有道理,有原因。
  • 平生:一生,一輩子。
  • 正不人憐受:正直不被人們所憐愛和接受。
  • 烏頭變白:比喻不可能發生的事情,烏頭即烏鴉的頭,不可能變白。

繙譯

草蓆適郃鋪在溝渠,巧妙嗎?這樣做是有道理的。 我一生正直,卻不受人們憐愛和接受,難道會有烏鴉的頭變白的那一天嗎?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茵蓆溝渠”與“烏頭變白”的比喻,表達了詩人對自己正直不阿卻不受賞識的境遇的感慨。詩中“茵蓆溝渠各所宜”反映了詩人對現狀的接受,而“豈有烏頭變白時”則強烈表達了詩人對不可能改變的現實的無奈和自嘲。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透露出一種淡泊名利、堅守本心的情懷。

李舜臣

李舜臣

明山東樂安人,字懋欽,一字夢虞,號愚谷,又號未村居士。嘉靖二年進士,除戶部主事,出爲江西提學僉事、南國子監司業,累官太僕寺卿,未履任而報罷。閒居二十年。性簡重慎詳,一意經術,謂漢儒去古未遠,其說可信,又以六書正漢儒註疏舛誤。有《愚谷集》。 ► 2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