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詠

· 李暢
太極始混沌,兩儀正鴻濛。 陰陽既無象,運化焉有窮。 元始授我氣,大塊鑄我躬。 究觀萬物理,廓然等虛空。 止水知色相,靈明悟厥宗。 人胡滑其外,我獨守其中。 閱歷幾千變,同歸一榻風。 俯仰勞形役,徒爾日憧憧。 衝然守真素,庶與道性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太極:中國古代哲學中的一個概念,指宇宙最初的無形無象的狀態。
  • 混沌:指宇宙形成之初的混亂無序狀態。
  • 兩儀:指天地或陰陽。
  • 鴻濛:指宇宙初開時的模糊不清狀態。
  • 陰陽:中國古代哲學中的兩個對立而統一的概念,代表事物的兩個方面。
  • 元始:指宇宙的原始狀態或原始力量。
  • 大塊:指大地或宇宙。
  • :身體。
  • 色相:佛教用語,指事物的表象或外在形式。
  • 靈明:指心靈的光明或智慧。
  • 厥宗:其根源。
  • :迷惑、困擾。
  • 憧憧:形容心神不定,焦慮不安的樣子。
  • 真素:純真無僞的本性。
  • 道性:與道相合的本性。

翻譯

宇宙之初,太極處於混沌狀態,兩儀在鴻濛中確立。陰陽無形無象,但其變化卻是無窮無盡。宇宙的原始力量賦予了我生命,大地塑造了我的身體。深入觀察萬物的道理,發現一切都如同虛空一般。靜止的水能反映事物的表象,而心靈的智慧則能領悟其根本。人們常常被外在世界所迷惑,而我卻堅守內心的中心。經歷了無數的變化,最終都歸於平靜的風。仰望和俯視,都是勞碌的形體所驅使,徒勞地日復一日地焦慮不安。保持內心的純真無僞,或許能與道的本性相融合。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宇宙的起源和萬物的變化,表達了作者對於宇宙和人生的深刻理解。詩中,「太極」、「混沌」、「兩儀」等概念的運用,展現了中國古代哲學對於宇宙起源的思考。同時,通過對比外在世界的紛擾和內心的寧靜,強調了堅守內心、追求真我與道性融合的重要性。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體現了作者對於宇宙和人生的深刻洞察和超然態度。

李暢

李暢,字若無。南海人。待問父。少讀書學詩,舍旁有洲,嘗建知津亭於其上,邀文士相唱和。年四十,以父命出爲掾吏,仕司嘉興獄。遷任韶州司倉,尋轉邊蓬尉。以子待問貴顯,獲封贈戶部尚書。有《蜩笑集》。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三七有傳。 ► 4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