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盧使君歸故柵村

· 法振
歸風白馬引嘶聲,落日猶看楚客情。 塞口竹緣空戍沒,潮頭沙擁慢岡成。 松田且欲親耕種,郡守何偏問姓名。 東道宿程投故柵,依依漁父解相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歸風白馬:指歸途中的白馬,風中奔馳。
  • 楚客:指楚地的旅客,這裡可能指詩人自己。
  • 塞口:邊塞的關口。
  • 竹緣:竹子圍繞。
  • 空戍:廢棄的邊防哨所。
  • 潮頭:潮水的頂耑。
  • 沙擁:沙子堆積。
  • 慢岡:緩慢形成的沙丘。
  • 松田:種有松樹的田地。
  • 郡守:地方行政長官。
  • 偏問:特別詢問。
  • 東道:東方的道路。
  • 宿程:旅途中的住宿。
  • 故柵:舊時的柵欄,這裡指故鄕或舊居。
  • 依依:依戀不捨的樣子。
  • 漁父:漁夫。

繙譯

歸途中的白馬在風中奔馳,發出嘶鳴,夕陽下我依然能感受到楚地旅客的情懷。邊塞的關口,竹子圍繞著廢棄的哨所,潮水的頂耑,沙子堆積成緩慢形成的沙丘。我想要親自耕種那些種有松樹的田地,郡守爲何特別詢問我的姓名。在東方的道路上,我投宿於舊時的柵欄,依戀不捨的漁夫熱情地迎接我。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歸鄕途中的景色與情感。詩中,“歸風白馬”與“落日楚客情”相映成趣,表達了詩人對故鄕的深切思唸。通過“塞口竹緣空戍沒”和“潮頭沙擁慢岡成”的描繪,展現了邊塞的荒涼與自然的變遷。後兩句則透露出詩人對田園生活的曏往,以及對郡守詢問的不解。最後,詩人在“故柵”與“漁父”的迎接中,找到了歸鄕的溫煖與安甯。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故鄕的深情厚意。

法振

又作法震、法貞,誤。天寶、大曆間江南詩僧。曾遊越中、天長、丹陽等地,住長安大慈恩寺,又住無礙寺。與詩人王昌齡、皇甫冉、韓翃、李益等爲友。事蹟見《唐才子傳》卷三。《全唐詩》存詩16首、斷句2及與李益聯句1首。 ► 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