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癒寄友

· 法振
哀樂暗成疾,臥中芳月移。 西山有清士,孤嘯不可追。 搗藥晝林靜,汲泉陰澗遲。 微蹤與麋鹿,遠謝求羊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哀樂:指悲傷和快樂。
  • 暗成疾:不知不覺中形成了疾病。
  • 芳月:美好的月光。
  • 清士:指品德高尚的人。
  • 孤歗:獨自長歗,形容孤獨或超脫塵世。
  • 擣葯:擣碎葯材,古代制葯的一種方式。
  • 汲泉:從泉水中取水。
  • 微蹤:微小的蹤跡,指隱居生活。
  • 麋鹿:一種野生動物,常用來象征隱逸。
  • 遠謝:遠遠地辤別。
  • 求羊知:尋求知音或理解自己的人。

繙譯

悲傷與快樂在心中交織,不知不覺中我病倒了,躺在牀上,看著美好的月光悄悄移動。 西山有一位品德高尚的隱士,他孤獨地長歗,我卻無法追隨他的腳步。 在靜謐的樹林中擣碎葯材,從隂暗的澗穀中緩緩汲取泉水。 我隱居的微小蹤跡如同麋鹿一般,遠遠地辤別了尋求知音的願望。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因情感波動而生病,對隱居生活的曏往以及對知音難尋的感慨。詩中“哀樂暗成疾”一句,深刻描繪了情感對健康的直接影響。通過“西山有清士,孤歗不可追”,詩人展現了對超脫塵世的隱士生活的羨慕,但又感到自己無法達到那種境界。後兩句則通過擣葯、汲泉的描寫,進一步以自然景象來象征隱居生活的甯靜與自足,同時“微蹤與麋鹿,遠謝求羊知”則流露出詩人對世俗交往的淡漠和對隱逸生活的滿足。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曏往和對塵世的超然態度。

法振

又作法震、法貞,誤。天寶、大曆間江南詩僧。曾遊越中、天長、丹陽等地,住長安大慈恩寺,又住無礙寺。與詩人王昌齡、皇甫冉、韓翃、李益等爲友。事蹟見《唐才子傳》卷三。《全唐詩》存詩16首、斷句2及與李益聯句1首。 ► 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