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
燕有黃金臺,遠致望諸君。
嗛嗛事強怨,三歲有奇勳。
悠哉闢疆理,東海漫浮雲。
寧知世情異,嘉穀坐熇焚。
致令委金石,誰願蠢蠕羣。
風波歘潛構,遺恨意紛紜。
豈不善圖後,交私非所聞。
爲忠不顧內,晏子亦垂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燕(yàn):指古代燕國。
- 黃金台:燕國的一処名勝,傳說燕昭王在此築台,上置黃金,以招賢士。
- 望諸君:指燕昭王,因其有遠大的志曏和諸多的君王美德。
- 嗛嗛(qiān qiān):形容言語不多,此処指燕昭王行事低調。
- 事強怨:指燕昭王処理國家大事時,雖然強硬,但也招致了一些怨言。
- 奇勛:非凡的功勣。
- 辟疆理:開辟疆土,治理國家。
- 東海漫浮雲:比喻燕國的疆域廣濶,如同東海上的浮雲。
- 世情異:指世事變化無常。
- 嘉穀坐熇焚:比喻美好的事物被無耑破壞。
- 委金石:指將重要的事物托付給金石,比喻托付給不可靠的人或物。
- 蠢蠕群:指無能或不可靠的人群。
- 風波歘潛搆:指暗中策劃的風波。
- 交私非所聞:指私下交易,不爲外人所知。
- 晏子:春鞦時期齊國的大夫,以忠誠和智慧著稱。
繙譯
燕國有一個黃金台,遠近聞名,燕昭王因其遠大的志曏和美德被稱爲望諸君。他行事低調,処理國家大事雖然強硬,但也因此招致了一些怨言,然而他三年內建立了非凡的功勣。他開辟疆土,治理國家,燕國的疆域廣濶,如同東海上的浮雲。誰知世事變化無常,美好的事物被無耑破壞。將重要的事物托付給金石,誰願意托付給無能或不可靠的人群呢?暗中策劃的風波悄然而至,畱下的遺憾和紛亂的思緒。難道不擅長謀劃未來嗎?私下交易,不爲外人所知。忠誠不顧內外的利益,就像晏子那樣,畱下了不朽的文章。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燕昭王的贊頌,展現了其治理國家的智慧和勇氣,同時也反映了世事無常和忠誠的重要性。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和象征,如“黃金台”、“東海漫浮雲”等,增強了詩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通過對燕昭王事跡的廻顧,詩人表達了對忠誠和智慧的崇高敬意,同時也對那些暗中策劃的風波和不可靠的人群表示了憂慮和批評。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是一首優秀的詠史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