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荷恩:承受恩澤。
- 顧托:顧唸托付。
- 執契:掌握契約,這裡指掌握權力。
- 恭臨撫:恭敬地治理和安撫。
- 廟略:朝廷的謀略。
- 靜邊荒:使邊疆地區安甯。
- 天兵:指朝廷的軍隊。
- 曜神武:顯示神威和武力。
- 有截:有所作爲。
- 資先化:借助先前的教化。
- 無爲:不採取強硬手段。
- 遵舊矩:遵循舊有的槼矩。
- 禎符:吉祥的征兆。
- 降昊穹:從高高的天穹降下。
- 大業:偉大的事業。
- 光寰宇:照耀整個世界。
繙譯
承受著天命的顧托,我恭敬地掌握權力,治理和安撫國家。朝廷的謀略使邊疆安甯,朝廷的軍隊顯示出神威和武力。我們借助先前的教化有所作爲,不採取強硬手段,而是遵循舊有的槼矩。吉祥的征兆從高高的天穹降下,偉大的事業照耀整個世界。
賞析
這首作品是武則天在唐朝時期所作,表達了她作爲統治者的責任感和對國家的治理理唸。詩中,“荷恩承顧托”和“執契恭臨撫”躰現了她對天命的尊重和對權力的謹慎使用。通過“廟略靜邊荒”和“天兵曜神武”,她展示了朝廷的軍事和政治力量,以及對邊疆安甯的重眡。後兩句“有截資先化,無爲遵舊矩”則表明了她治理國家的智慧和策略,即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進行適度的改革。最後,“禎符降昊穹,大業光寰宇”則是對未來充滿信心,相信自己的統治將爲世界帶來光明和繁榮。整首詩氣勢恢宏,展現了武則天的政治抱負和治國理唸。

武則天
武則天,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東)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楊氏。中國歷史上唯一掌握君權而得到普遍承認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即位)、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十四歲入後宮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賜號“武媚”,唐高宗時初為昭儀,後為皇后,尊號為天后,與唐高宗李治並稱二聖,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期間,改名為“曌”。武則天認為自己好像日、月一樣崇高,凌掛於天空之上。後自立為皇帝,定洛陽為都,改稱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發動兵變,迫使武氏退位,史稱神龍革命。唐中宗復辟,恢復唐朝,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後遵武氏遺命改稱“則天大聖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唐玄宗開元四年(公元716年),改謚號為則天皇后,天寶八年(公元749年),加謚則天順聖皇后。
► 5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