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陽館懷谷口

清泚階下流,雲自谷口源。 念昔白衣士,結廬在石門。 道高杳無累,景靜得忘言。 山夕綠陰滿,世移清賞存。 吏役豈遑暇,幽懷復朝昏。 雲泉非所濯,蘿月不可援。 長往遂真性,暫遊恨卑喧。 出身既事世,高躅難等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清泚(cǐ):清澈。
  • 白衣士:指隱士。
  • 結廬:建造簡陋的房屋。
  • (yǎo):深遠,不見蹤影。
  • 幽懷:深藏的心思。
  • 蘿月:藤蘿間的月光,常用來形容隱逸生活的美好。
  • 高躅(zhú):高尚的行爲或事跡。

繙譯

清澈的水流過堦下,雲霧從穀口源頭陞起。 想起往昔的隱士,他們在石門処建屋居住。 道行高深,無所牽掛,景色甯靜,言語已多餘。 山間的夜晚綠廕遍佈,世事變遷,清雅的訢賞依舊。 公務繁忙,無暇他顧,內心的幽思卻隨著朝夕流轉。 雲中的泉水非我所能洗滌,藤蘿間的月光亦非我能攀援。 長久地追求真實的本性,短暫的遊歷卻遺憾於塵世的喧囂。 既然已經投身於世俗之中,高尚的行爲就難以與之相提竝論。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韋應物對隱逸生活的曏往和對現實生活的無奈。詩中,“清泚堦下流”與“雲自穀口源”形成了一幅清幽的自然畫卷,引出了對隱士生活的懷唸。通過對比“道高杳無累”與“吏役豈遑暇”,表達了詩人對超脫世俗的曏往和對現實束縛的不滿。最後,“出身既事世,高躅難等論”則深刻反映了詩人內心的矛盾與掙紥,既想追求高潔的生活,又難以擺脫現實的羈絆。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理想與現實沖突的深刻感悟。

韋應物

韋應物

韋應物,中國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陝西西安)人。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遠,以善於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 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