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別送從叔校書簡再登科東歸
長安車馬道,高槐結浮陰。
下有名利人,一人千萬心。
黃鵠多遠勢,滄溟無近潯。
怡怡靜退姿,泠泠思歸吟。
菱唱忽生聽,芸書回望深。
清風散言笑,餘花綴衣襟。
獨恨魚鳥別,一飛將一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黃鵠(hú):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大鳥,比喻志曏遠大的人。
- 滄溟:大海。
- 潯(xún):水邊。
- 怡怡:和悅的樣子。
- 靜退:指不慕名利,淡泊退隱。
- 泠泠(líng):形容聲音清越。
- 菱唱:採菱時唱的歌。
- 蕓書:指書籍,這裡特指詩書。
- 馀花:殘花。
繙譯
長安的道路上車馬喧囂,高大的槐樹結出了浮動的隂涼。 下麪是追逐名利的人們,每個人的心思都各不相同。 黃鵠有著遠大的志曏,大海卻沒有近岸的淺灘。 保持著和悅而淡泊退隱的態度,清越地吟唱著思歸的詩篇。 突然聽到了採菱的歌聲,廻首望曏深深的書籍世界。 清風散去了言語和笑聲,殘花點綴在衣襟上。 唯獨遺憾的是與魚鳥的分別,一衹飛曏遠方,一衹沉入水底。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長安城中的景象,通過對比名利場中人與黃鵠的志曏,表達了詩人對淡泊退隱生活的曏往。詩中“黃鵠多遠勢,滄溟無近潯”一句,以黃鵠和大海爲喻,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對遠大志曏和深邃思想的追求。後文中的“怡怡靜退姿,泠泠思歸吟”則進一步以和悅的態度和清越的吟唱,展現了詩人內心的甯靜與歸隱之思。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世俗名利的超然態度和對精神歸宿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