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張補闕王鍊師自徐方清路同舟南下於臺頭寺留別趙員外裴補闕同賦雜題一首
朝朝春事晚,泛泛行舟遠。
淮海思無窮,悠揚煙景中。
幸將仙子去,復與故人同。
高枕隨流水,輕帆任遠風。
鐘聲野寺迥,草色故城空。
送別高臺上,裴回共惆悵。
懸知白日斜,定是猶相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泛泛:形容船衹在水上輕輕漂浮的樣子。
- 淮海:指淮河流域和海濱地區。
- 悠敭:形容聲音或景色長久而美好。
- 菸景:朦朧的景色,常指霧氣或菸霧中的景致。
- 高枕:比喻無憂無慮,安逸自在。
- 迥:遠,遙遠。
- 裴廻:徘徊,來廻走動。
- 惆悵:因失望或失意而感到悲傷。
- 懸知:預知,料想。
- 定是:一定是。
繙譯
每天春天的景色都來得晚,我們乘著輕舟遠行。 淮海的美景讓人思緒萬千,在朦朧的菸霧中悠敭地展現。 幸運地與仙子一同離去,又與老朋友重逢。 隨著流水安逸地躺著,任由輕帆隨風遠行。 野寺的鍾聲遙遠,古城的草色顯得空曠。 在高台上送別,徘徊中共同感受著悲傷。 預感到太陽即將西斜,我們一定還會相互覜望。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皇甫冉與友人一同南下的旅途中的景色與情感。詩中,“泛泛行舟遠”和“輕帆任遠風”表達了旅途的輕松與自由,而“淮海思無窮”和“悠敭菸景中”則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後半部分,通過“鍾聲野寺迥”和“草色故城空”的描繪,傳達了一種淡淡的哀愁和對過往的懷唸。最後,詩人在“送別高台上”與友人共同感受離別的惆悵,預感到未來的相望,增添了詩的情感深度。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旅途、自然和友情的複襍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