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端上人遊天台

師今欲向天臺去,來說天台意最真。 溪過石橋爲險處,路逢毛褐是真人。 雲邊望字鐘聲遠,雪裏尋僧腳跡新。 只可且論經夏別,莫教琪樹兩回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指端上人,即詩人的朋友。
  • 天台:指天台山,位於浙江省,是中國佛教名山之一。
  • 溪過石橋:指山間溪流上架設的石橋,此處形容路途艱險。
  • 毛褐:指穿着粗布衣的隱士或僧人,這裏指真正的修行者。
  • 雲邊望字:指在雲霧繚繞的山邊,遠望寺廟的鐘聲。
  • 雪裏尋僧:在雪地中尋找僧人的足跡,表示對修行者的敬仰。
  • 琪樹:指珍貴的樹木,這裏比喻美好的時光。

翻譯

老師您即將前往天台山,來此向我述說天台的真正意義。 溪流經過石橋,是路途中最險峻的地方; 遇到穿着粗布衣的行人,那便是真正的修行者。 在雲霧繚繞的山邊,遠望寺廟的鐘聲悠揚; 在雪地中尋找僧人的足跡,那足跡顯得格外新鮮。 我們只能暫時討論這個夏天的離別, 不要讓這美好的時光再次流逝。

賞析

這首詩是施肩吾送別端上人前往天台山時所作。詩中,施肩吾通過對天台山景物的描繪,表達了對端上人修行之路的讚美和對離別的不捨。詩中的「溪過石橋」、「路逢毛褐」等句,既描繪了天台山的險峻和修行者的形象,也寓意着修行之路的艱難與真實。後兩句則通過對鐘聲和僧人足跡的描寫,表達了對修行者的敬仰和對離別的感慨。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一首優秀的送別詩。

施肩吾

唐睦州分水人,字希聖。憲宗元和進士。後隱居洪州西山,世稱“華陽真人”。爲詩奇麗。有《西山集》。 ► 2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