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諫議十六叔至孝義渡後奉寄

· 孟郊
曉渡明鏡中,霞衣相飄颻。 浪鳧驚亦雙,蓬客將誰僚。 別飲孤易醒,離憂壯難銷。 文清雖無敵,儒貴不敢驕。 江吏捧紫泥,海旗剪紅蕉。 分明太守禮,跨躡毗陵橋。 伊洛去未回,遐矚空寂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飄颻(piāo yáo):飄動搖曳的樣子。
  • 浪鳧(làng fú):水中的野鴨。
  • 蓬客:指流浪者或漂泊不定的人。
  • :同僚,同事。
  • 離憂:離別的憂愁。
  • :消散,消失。
  • 紫泥:古代用於封緘文書的紫色泥土,這裏指官方的文書。
  • 海旗:海上航行時使用的旗幟。
  • 紅蕉:紅色的蕉葉,這裏可能指旗幟的顏色。
  • 跨躡:跨過,越過。
  • 毗陵橋:橋名,具體位置不詳。
  • 伊洛:伊水和洛水,這裏指代洛陽地區。
  • 遐矚:遠望。
  • 寂寥:空曠而寂靜。

翻譯

清晨渡過明鏡般的江面,霞光中的衣裳隨風飄動。 水中的野鴨驚起,成雙成對,漂泊的旅人啊,將與誰爲伴? 獨自飲酒,孤獨容易醒來,離別的憂愁卻難以消散。 文采清雅雖無人能敵,但作爲儒者,不敢自傲。 江邊的官員捧着紫色的文書,海上的旗幟剪裁成紅蕉葉的樣式。 分明是太守的禮節,跨過毗陵橋。 伊洛之地還未歸來,遠望之處空曠而寂靜。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清晨渡江的景象,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離別的憂愁和對未來的不確定感。詩中「曉渡明鏡中,霞衣相飄颻」以明快的筆觸勾勒出一幅清晨江景圖,而「浪鳧驚亦雙,蓬客將誰僚」則巧妙地以野鴨成雙對比自己的孤獨。後文通過對文清儒貴的自謙,以及對太守禮節的描述,展現了詩人的謙遜與對禮儀的尊重。結尾的「伊洛去未回,遐矚空寂寥」則透露出詩人對未來的迷茫和對遠方的思念。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孟郊詩歌的典型風格。

孟郊

孟郊

孟郊,唐代詩人。字東野。漢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東臨邑東北),先世居洛陽(今屬河南)。唐代著名詩人。現存詩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詩最多,代表作有《遊子吟》。有“詩囚”之稱,又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元和九年,在閿鄉(今河南靈寶)因病去世。張籍私諡爲貞曜先生。 ► 5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