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元丹丘坐巫山屏風

· 李白
昔遊三峽見巫山,見畫巫山宛相似。 疑是天邊十二峯,飛入君家彩屏裏。 寒鬆蕭瑟如有聲,陽臺微茫如有情。 錦衾瑤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 高咫尺,如千里,翠屏丹崖燦如綺。 蒼蒼遠樹圍荊門,歷歷行舟泛巴水。 水石潺湲萬壑分,煙光草色俱氛氳。 溪花笑日何年發,江客聽猿幾歲聞。 使人對此心緬邈,疑入嵩丘夢綵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蕭瑟(xiāo sè):形容風吹樹木的聲音,也形容淒涼。
  • 微茫:模糊不清的樣子。
  • 錦衾瑤蓆:華美的被褥和蓆子。
  • 寂寂:形容寂靜無聲。
  • 盈盈:形容女子儀態美好。
  • 咫尺(zhǐ chǐ):比喻距離很近。
  • 翠屏:綠色的屏風。
  • 丹崖:紅色的山崖。
  • (qǐ):美麗的絲織品,比喻色彩鮮豔。
  • 蒼蒼:形容樹木茂盛。
  • 荊門:地名,位於今湖北省。
  • 歷歷:清晰分明。
  • 巴水:河流名,位於今四川省。
  • 潺湲(chán yuán):形容水流聲。
  • 萬壑:形容山穀衆多。
  • 氛氳(fēn yūn):形容菸霧或香氣濃鬱。
  • 緬邈(miǎn miǎo):形容遙遠。
  • 嵩丘:山名,即嵩山。

繙譯

曾經遊覽三峽時見過巫山,現在看到畫中的巫山感覺非常相似。 那畫中的巫山十二峰,倣彿從天邊飛來,落入你家的彩色屏風之中。 寒松在風中蕭瑟,似乎能聽到它的聲音,陽台上的景象微茫,似乎蘊含著情感。 華美的被褥和蓆子顯得那麽寂靜,楚王和神女的傳說中,女子儀態美好。 屏風雖小,卻像千裡江山,翠綠的屏風和紅色的山崖色彩鮮豔如綺。 遠処樹木蒼蒼,圍繞著荊門,清晰可見的行舟在巴水上漂流。 水石間潺潺流淌,萬壑分隔,菸光草色都顯得那麽濃鬱。 谿邊的花兒在陽光下開放,不知是哪一年的事,江上的旅客聽著猿聲,不知過了多少嵗月。 看到這樣的景象,心中感到遙遠,倣彿進入了嵩山的夢境,夢見了彩雲。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觀賞巫山屏風時的感受,通過對比真實的巫山和畫中的巫山,展現了畫作的逼真和藝術魅力。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語言,如“寒松蕭瑟如有聲”、“陽台微茫如有情”等,傳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對藝術作品的贊賞。整首詩情感細膩,意境深遠,展現了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於劍南道之綿州(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一說生於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爲昌明縣),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於安徽當塗,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