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古十二首

· 李白
去去復去去,辭君還憶君。 漢水既殊流,楚山亦此分。 人生難稱意,豈得長爲羣。 越燕喜海日,燕鴻思朔雲。 別久容華晚,琅玕不能飯。 日落知天昏,夢長覺道遠。 望夫登高山,化石竟不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去去複去去:一再地說離開。
  • 辤君:告別你。
  • 漢水:長江的一條支流。
  • 殊流:流曏不同。
  • 楚山:楚地的山。
  • 稱意:滿意,如意。
  • 越燕:指南方的燕子。
  • 海日:海上的日出。
  • 燕鴻:指北方的鴻雁。
  • 朔雲:北方的雲。
  • 容華:容貌和年華。
  • 瑯玕:美玉,這裡比喻精美的食物。
  • :喫。
  • 夢長:夢境漫長。
  • 道遠:道路遙遠。
  • 望夫:指妻子望夫歸來的傳說。
  • 化石:指望夫石,傳說中妻子因思唸丈夫而化爲石頭。

繙譯

一再地說離開,告別你後仍然想唸你。 漢水和楚山的流曏不同,就像我們的人生道路各異。 人生難以事事如意,怎能長久地相伴在一起。 南方的燕子喜歡海上的日出,北方的鴻雁思唸北方的雲。 分別久了,容顔和年華都已遲暮,美玉般的食物也喫不下。 日落時分知道天已昏暗,夢境漫長感覺道路遙遠。 妻子登上高山望夫歸來,最終化爲石頭不再返廻。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離別和人生無常的感慨。詩中通過漢水和楚山的比喻,形象地描繪了人生道路的分歧和不可預測性。後文通過越燕和燕鴻的對比,進一步強調了人生中的不同選擇和追求。最後,詩人以望夫化石的傳說,深刻地表達了對長久分離和無法挽廻的遺憾。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李白詩歌中常見的對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於劍南道之綿州(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一說生於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爲昌明縣),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於安徽當塗,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