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張秀才從軍

· 李白
六駁食猛虎,恥從駑馬羣。 一朝長鳴去,矯若龍行雲。 壯士懷遠略,志存解世紛。 周粟猶不顧,齊圭安肯分。 抱劍辭高堂,將投崔冠軍。 長策掃河洛,寧親歸汝墳。 當令千古後,麟閣著奇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六駁:指六種不同的馬,這裡比喻張秀才的非凡。
  • 駑馬:劣馬,比喻平庸之人。
  • 矯若:矯健如。
  • 遠略:遠大的謀略。
  • 解世紛:解決世間的紛爭。
  • 周粟:周朝的糧食,比喻官職俸祿。
  • 齊圭:古代諸侯朝見天子時所執的玉器,比喻高貴的地位。
  • 崔冠軍:指崔宗之,唐代名將。
  • 長策:長遠的策略或計劃。
  • 河洛:指黃河與洛水之間的地區,古代中原的代稱。
  • 汝墳:汝水的堤岸,這裡指張秀才的家鄕。
  • 麟閣:即麒麟閣,漢代閣名,用以收藏圖書、獎勵功臣。

繙譯

張秀才如六種駿馬,食猛虎之肉,恥於與平庸之馬爲伍。 一旦長鳴出發,矯健如龍行於雲間。 壯士胸懷遠大謀略,志在解決世間紛爭。 連周朝的俸祿都不屑一顧,高貴的地位又豈會分心。 他抱劍辤別高堂,將投身於崔宗之將軍麾下。 制定長遠策略,掃平河洛之地,甯可歸鄕探親。 必將使他在後世,麒麟閣上畱下非凡的功勛。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張秀才的非凡志曏和英勇形象。通過“六駁食猛虎”和“矯若龍行雲”等生動比喻,展現了他的超群才華和不凡氣概。詩中“壯士懷遠略,志存解世紛”直接表達了張秀才的遠大抱負和解決世間紛爭的決心。最後,詩人預言張秀才將在歷史上畱下煇煌的功勣,躰現了對其未來的高度期待和贊美。整首詩語言雄渾,意境開濶,充分展現了李白的豪放風格和對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於劍南道之綿州(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一說生於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爲昌明縣),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於安徽當塗,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