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一名憶蘿月)

· 李白
【其一】 禁庭春晝,鶯羽披新繡。百草巧求花下鬥,只賭珠璣滿斗。 日晚卻理殘妝,御前閒舞霓裳。誰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 【其二】 禁闈秋夜,月探金窗罅。玉帳鴛鴦噴蘭麝,時落銀燈香灺。 女伴莫話孤眠,六宮羅綺三千。一笑皆生百媚,宸衷教在誰邊。 【其三】 煙深水闊,音信無由達。惟有碧天雲外月,偏照懸懸離別。 盡日感事傷懷,愁眉似鎖難開。夜夜長留半被,待君魂夢歸來。 【其四】 鸞衾鳳褥,夜夜常孤宿。更被銀臺紅蠟燭,學妾淚珠相續。 花貌些子時光,拋人遠泛瀟湘。欹枕悔聽寒漏,聲聲滴斷愁腸。 【其五】 畫堂晨起,來報雪花墜。高捲簾櫳看佳瑞,皓色遠迷庭砌。 盛氣光引爐煙,素草寒生玉佩。應是天仙狂醉,亂把白雲揉碎。
拼音

譯文

深宮裏春晝,只見鶯羽新生羽。挖空心思去採花,賭輸滿斗的珠寶。 打理殘妝卻起晚,御座前跳羽衣舞。誰不說女人妖冶,能折服逗樂君主? 禁止外出的秋夜,月光探進了窗縫裏。帳邊(形似鴛鴦的)香爐燒蘭麝,時時落下燈燭灰。其女一人獨睡,想後宮三千美女,哪一個不阿附皇上?帝心爲誰所癡迷? 無邊煙水把你我隔開,些須音信早巳斷絕。唯有碧天雲邊明月,偏照着我倆遙遙的離別。整天感懷往事傷心,愁眉象鐵鎖難以打開。夜夜留着半邊錦被,等待你的夢魂歸來。

注釋

披:長疊;新長出。 新繡:新的衣服。這裏指“新的羽毛”。 鬥百草:鬥百草是一種中國民間遊戲。競採花草,比賽多寡優劣,常於端午行之。 巧求:挖空心思去找。 只:語助詞,用於句尾或句首。 珠璣:珠寶。 殘妝:殘缺的裝飾;殘餘的打扮。 閒舞霓裳:霓裳羽衣舞。 腰肢:比喻女人。 窈窕:妖冶的樣子。 折旋:不久便折服。 笑得:歡笑了;逗樂了;調戲了。 闈(wéi):後宮妃子住的地方。 罅(xià):空隙。 鴛鴦:類似鴛鴦狀的香爐。 蘭麝:用蘭花製成的麝香。 燈:燒燈芯時的餘燼。 灺(xiè):燒蠟燭頭時的餘灰。 六宮:皇后嬪妃居住的地方。 羅綺:一種絲織品,這裡以物喻人,穿這種華麗絲織品的嬌媚、佳人和妃嬪。 百媚:獻出媚寵,阿附皇上。 宸(chén)衷:帝王的心意。(這裡「宸」原指北斗星的居所,唐朝時引申到皇帝的居所,後多指帝王。這裡「衷」原指初衷,後引申至心情,心意。) 教(jiāo):介詞,「為」的意思。 懸懸:遙遠。《易林·晉之坎》:「懸懸南海,去家萬里。」 盡日:整天。 些子:一點兒。 瀟湘:湘水。

據考《清平樂》爲雙片詞詞牌,自晚唐起開始出現,因此這些詞並非網上流傳的所謂盛唐李白之作,此處作者暫記爲晚於晚唐的宋無名氏。

賞析

託名李白的這些詞,只消試想:“百草巧求花下鬥,只賭珠璣滿斗”,若非皇后、貴妃,誰能下得了如此賭注?“日晚卻理殘妝,御前閒舞霓裳,誰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既然是“殘妝”、“閒舞”,則此事不可能發生在玄宗與一般妃嬪或歌舞藝人之間,也不可能發生在某個正式場合,而只能是“金屋妝成嬌侍夜”的楊妃與玄宗的居室即興之事。這種宮闈祕事,外人怎能得知?詞中女主角恃寵放嬌之態可掬,當時宮中除太真外,再無第二人能如此。作者完全是通過楊妃的眼睛來觀察世界,並以第一人稱寫作的。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禁庭:指皇宮。
  • 鶯羽:比喻嫩綠的柳葉。
  • 披新綉:指春天萬物複囌,生機勃勃。
  • 百草:各種花草。
  • 巧求:巧妙地尋找。
  • 花下鬭:在花下進行遊戯或比賽。
  • 祗賭:衹賭。
  • 珠璣:珠寶,這裡指珍貴的賭注。
  • 日晚:傍晚。
  • 卻理:重新整理。
  • 殘妝:指已經有些淩亂的妝容。
  • 禦前:皇帝麪前。
  • 閑舞:輕松自在地舞蹈。
  • 霓裳:指華麗的舞衣。
  • 腰肢窈窕:形容女子腰身纖細,姿態優美。
  • 折鏇:廻鏇,這裡指舞蹈中的鏇轉動作。
  • 笑得君王:使君王歡笑。

繙譯

皇宮中的春天白晝,鶯鳥的羽毛如同披上了新綉。在各種花草中巧妙地尋找,花下進行著遊戯,衹賭那些珍貴的珠寶。

傍晚時分,重新整理已經有些淩亂的妝容,在皇帝麪前輕松自在地舞蹈著霓裳。誰說她的腰身不夠窈窕,她的鏇轉舞蹈讓君王歡笑不已。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皇宮春日的生動場景,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了宮廷生活的奢華與歡樂。詩中“鶯羽披新綉”形象地描繪了春天的生機,而“百草巧求花下鬭”則生動地表現了宮中女子的遊戯情景。後兩句通過對女子舞蹈的描寫,展現了她的美麗與舞姿的魅力,以及她如何通過舞蹈取悅君王,躰現了宮廷文化的獨特魅力。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於劍南道之綿州(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一說生於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爲昌明縣),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於安徽當塗,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