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張秀才謁高中丞
秦帝淪玉鏡,留侯降氛氳。
感激黃石老,經過滄海君。
壯士揮金槌,報讎六國聞。
智勇冠終古,蕭陳難與羣。
兩龍爭鬥時,天地動風雲。
酒酣舞長劍,倉卒解漢紛。
宇宙初倒懸,鴻溝勢將分。
英謀信奇絕,夫子揚清芬。
胡月入紫微,三光亂天文。
高公鎮淮海,談笑卻妖氛。
採爾幕中畫,戡難光殊勳。
我無燕霜感,玉石俱燒焚。
但灑一行淚,臨岐竟何雲。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謁(yè):拜見。
- 高中丞:指高適,唐代著名詩人,曾任中丞。
- 秦帝:秦始皇。
- 淪:喪失。
- 玉鏡:比喻清明政治。
- 留侯:張良,漢初功臣,封留侯。
- 氛氳(fēn yūn):盛多的樣子,這裏指張良的英氣。
- 黃石老:指黃石公,傳說中傳授張良兵法的老者。
- 滄海君:傳說中的人物,張良曾爲其報仇。
- 金槌:金屬製的大錘。
- 報讎(chóu):報仇。
- 六國:指戰國時期的六個國家。
- 冠(guàn):超越。
- 終古:自古以來。
- 蕭陳:指蕭何和陳平,漢初功臣。
- 兩龍:比喻劉邦和項羽。
- 鴻溝:比喻楚漢之間的界限。
- 英謀:高超的計謀。
- 信:確實。
- 奇絕:極其出色。
- 夫子:對高適的尊稱。
- 清芬:美好的名聲。
- 胡月:指外族的月亮,比喻外患。
- 紫微:星宿名,比喻朝廷。
- 三光:日、月、星。
- 亂天文:比喻國家混亂。
- 高公:指高適。
- 鎮:鎮守。
- 淮海:地區名,指淮河流域和海州一帶。
- 談笑:形容從容不迫。
- 妖氛:不祥之氣,比喻叛亂。
- 採爾:採納你的。
- 幕中畫:指幕僚的計策。
- 戡難(kān nàn):平定困難。
- 光殊勳:建立非凡的功勳。
- 燕霜:比喻悲痛。
- 玉石俱燒焚:比喻不分好壞,一起毀滅。
- 臨岐:面臨分別的路口。
翻譯
秦始皇喪失了清明的政治,留侯張良降下了英氣。感激黃石公的教導,經過滄海君的考驗。壯士揮動金槌,爲六國報仇而聞名。智勇超越自古以來,蕭何和陳平也難以與之相比。劉邦和項羽爭鬥時,天地都爲之動容。酒酣時舞動長劍,倉促間解救了漢朝的紛爭。宇宙初現倒懸之勢,鴻溝即將分隔楚漢。高超的計謀確實奇絕,夫子你揚起了美好的名聲。外族的月亮進入了朝廷,日、月、星三光混亂了天文。高適鎮守淮海,從容不迫地驅散了叛亂之氣。採納你的幕僚計策,平定了困難,建立了非凡的功勳。我沒有悲痛如燕霜之感,玉石俱焚也不分好壞。只是灑下一行淚,面臨分別的路口,竟無言以對。
賞析
這首詩是李白送別張秀才去拜見高適時所作,詩中通過對歷史人物張良的讚美,以及對高適的期待,展現了詩人對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對國家命運的關切。詩中運用了大量的歷史典故和比喻,語言雄渾有力,意境深遠。通過對張良和高適的對比描寫,表達了詩人對智勇雙全、能夠挽救國家危難的英雄的渴望。整首詩情感真摯,氣勢磅礴,展現了李白詩歌的豪放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