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這首詞篇幅短小,但所指極大,語言明白如話,但字字寓有深意,通俗中見別緻,白描中見含蓄,表現了作者駕馭文思言詞的較高功力。
玉樹:神話傳說中的仙樹。《淮南子·地形訓》中記載:“(崑崙)上有木禾,其修五尋。珠樹、玉樹、璇樹、不死樹在其西。”後庭:指後宮。
瑤草:《遺山樂府》中作“瑤華”。指傳說中的香草。
偏:偏倚,偏失,指變化。
和月和花:《花草粹編》、《遺山樂府》中均作“和花和月”。和,共,同。
天教:唐圭璋《南唐二主詞彙箋》中作“天教”。天,一定。教,令,使得
序
這裏介紹的是南唐李後主所做《後庭花破子》。這首詞表達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欣賞,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
賞析
作者用花好月圓作比,抒發青春永駐的美好心願。美好的景緻,美好的人生,美好的願望,渾然一體。人與自然達到了合一的境地。此詞作者有異議。今從沈雄《古今詞話》“詞辨”雲:“《後庭花破子》,李後主、馮延巳相率爲之”,爲李煜中、後期的作品。這首詞抒寫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情。開篇兩句寫景,點明地點和環境,自富貴氣滲透出作者強烈的依戀之情。“去年”和“今年”都是虛指,寫美好的生活畫面,時間的推移並不能使美好的事物轉變,“花不老”並不是真的花從不凋謝,而是在人眼中永不凋謝;“月又圓”也不是今日才圓,而是未見缺,只見圓。這裏的描寫,以心理真實去刻畫生活真實,用情感真實塑造了藝術真實,表現出作者對美好幸福生活的獨特感受。這種感受在後三句中得到了集中體現,作者把過去的感受化成獨特的人生期待和追求,他希望能真的象自己想象的那樣,花不凋、月常圓,人也和花和月一樣,青春永駐、幸福常在。應該說,李煜前期的作品中春怨秋閨詞很多都有對人生的感嘆和希望,但有如這首詞一樣熱切的企盼和依戀的情緒並不多見。究其原因,大概因爲他那時並不能真正體味到“失而彌珍”的道理,所以他前期作品雖然怨深愁切,但對生活的底蘊卻並未有更深的感觸。而只有當他真正體味到一切將失而不能復得進,他方能真正對這一切產生深深的依戀,而這種依戀恰恰是建立在對未來的恐懼和憂慮之上的。由此可見,這首詞大概爲李煜中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