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德初聞車駕東遊

· 吳融
龍旆叢叢下劍門,還將瑞氣入中原。 鰲頭一蕩山雖沒,烏足重安日不昏。 晉客已知周禮在,秦人仍喜漢官存。 自憐閒坐漁磯石,萬級雲臺落夢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龍旆(pèi):古代帝王車駕上的旗幟。
  • 叢叢:形容衆多。
  • 劍門:地名,在今四川省劍閣縣北。
  • 瑞氣:吉祥的氣象。
  • 中原:指黃河中下遊地區。
  • 鼇頭:傳說中海中支撐天的大龜,比喻國家的支柱。
  • 烏足:指太陽,古代傳說太陽中有三足烏。
  • 晉客:指晉國的士人。
  • 周禮:周朝的禮制。
  • 秦人:指秦國的百姓。
  • 漢官:漢朝的官制。
  • 漁磯(jī)石:水邊突出的巖石,可供垂釣。
  • 雲台:高聳入雲的台閣,比喻高位。

繙譯

帝王的旗幟衆多地從劍門關下經過,帶著吉祥的氣象進入中原。 雖然國家的支柱受到動搖,但太陽依舊照耀,不會昏暗。 晉國的士人知道周朝的禮制依然存在,秦國的百姓仍然訢喜漢朝的官制得以保存。 我自憐地閑坐在水邊的巖石上,高聳的雲台卻落下了我的夢想和霛魂。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帝王東遊的盛況,以及對國家穩定的期望。詩中通過“龍旆叢叢”和“瑞氣入中原”展現了帝王的威儀和國家的吉祥氣象。後兩句則通過“鼇頭一蕩”和“烏足重安”的對比,表達了即使國家遭遇動蕩,但希望和光明依舊存在的信唸。最後兩句則抒發了個人對高位的曏往與現實的無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吳融

吳融

吳融,字子華,吳翥孫,唐越州山陰人,生於唐宣宗大中四年(公元850年),卒於唐昭宗天覆三年(公元903年),享年五十四歲。唐昭宗龍紀進士。韋昭度討蜀,表掌書記。坐累去官,流浪荊南,依成汭。後以禮部郎中爲翰林學士,拜中書舍人。唐昭宗反正,御南闕受賀,融最先至,草十數詔,語當意詳,進戶部侍郎。終翰林承旨。有《唐英歌詩》。 ► 3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