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十一首
蜀主相諸葛,功高名亦尊。
驅馳千萬衆,怒目瞰中原。
曹伯任公孫,國亡身不存。
社宮久蕪沒,白雁猶飛翻。
勿言君臣合,可以濟黎元。
爲蜀諒不易,如曹難復論。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驅馳:駕馭奔馳。
- 怒目:憤怒地注視。
- 瞰(kàn):俯視。
- 曹伯:指曹操。
- 任公孫:指曹操信任的公孫瓚。
- 社宮:古代祭祀土地神的廟宇。
- 蕪沒:荒廢埋沒。
- 白雁:比喻戰亂。
- 黎元:百姓。
翻譯
蜀國的君主劉備信任諸葛亮,諸葛亮的功績顯赫,名聲也很尊貴。他駕馭着千萬士兵,憤怒地俯視着中原大地。曹操信任公孫瓚,但國家滅亡後,曹操自己也未能倖存。祭祀土地神的廟宇已經荒廢,戰亂依舊不斷。不要說君臣之間能夠合作,就能夠救助百姓。治理蜀國確實不容易,而像曹操那樣的情況更是難以再討論。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諸葛亮和曹操兩位歷史人物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忠臣與暴君的不同看法。詩中,諸葛亮被描繪爲功高名尊,能夠駕馭千萬士兵,而曹操則因信任不當而導致國家滅亡,自身也未能倖存。通過對社宮荒廢和白雁飛翻的描寫,詩人進一步強調了戰亂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的災難。最後,詩人提出,君臣合作雖好,但要真正救助百姓,治理國家並非易事,尤其是像曹操那樣的暴政更是難以被接受。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忠臣的讚頌和對暴政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