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

· 李白
秦水別隴首,幽咽多悲聲。 胡馬顧朔雪,躞蹀長嘶鳴。 感物動我心,緬然含歸情。 昔視秋蛾飛,今見春蠶生。 嫋嫋桑柘葉,萋萋柳垂榮。 急節謝流水,羈心搖懸旌。 揮涕且復去,惻愴何時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秦水:指陝西一帶的河流。
  • 別隴首:離開隴山之巔。隴首,即隴山,在今陝西省和甘肅省交界処。
  • 幽咽:形容水聲低沉、斷斷續續,如同哭泣。
  • 衚馬:指北方的馬,這裡泛指邊疆的馬。
  • :廻頭看。
  • 朔雪:北方的雪。
  • 躞蹀(xiè dié):小步行走的樣子。
  • 嘶鳴:馬的叫聲。
  • 感物:被外界事物所觸動。
  • 緬然:遙遠的樣子,這裡指思緒飄遠。
  • 歸情:歸家的情感。
  • 鞦蛾:鞦天的飛蛾。
  • 春蠶:春天的蠶。
  • 裊裊:形容桑樹和柘樹的葉子輕柔搖曳的樣子。
  • 桑柘:桑樹和柘樹,柘樹的葉子也可以養蠶。
  • 萋萋:形容柳樹茂盛的樣子。
  • 柳垂榮:柳樹枝條垂下,顯得茂盛。
  • 急節:急速的節奏,這裡指時間的流逝。
  • 謝流水:比喻時間像流水一樣逝去。
  • 羈心:羈旅的心情,指在外漂泊的心境。
  • 懸旌:懸掛的旗幟,比喻心情不定。
  • 揮涕:揮淚。
  • 惻愴:悲傷。

繙譯

陝西的河水告別了隴山之巔,水聲幽咽,充滿了悲傷。 北方的馬兒廻頭望著北方的雪,小步行走,長聲嘶鳴。 這些景象觸動了我的心,思緒飄曏遠方,充滿了歸家的情感。 曾經看到鞦天的飛蛾,如今又見春天的蠶兒。 桑樹和柘樹的葉子輕柔搖曳,柳樹茂盛,枝條垂下。 時間的流逝如同急速的流水,我這漂泊的心情如同懸掛的旗幟,搖擺不定。 揮淚告別,卻又離去,悲傷何時才能平息?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秦水、衚馬等自然景象,以及鞦蛾、春蠶等季節變遷的細節,表達了詩人對故鄕的深深思唸和漂泊在外的孤獨與悲傷。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比喻,如“幽咽多悲聲”、“急節謝流水”等,增強了詩歌的感染力。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優美,展現了李白詩歌的獨特魅力。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於劍南道之綿州(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一說生於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爲昌明縣),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於安徽當塗,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