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七裏灘

予奉垂堂誡,千金非所輕。 爲多山水樂,頻作泛舟行。 五嶽追向子,三湘吊屈平。 湖經洞庭闊,江入新安清。 復聞嚴陵瀨,乃在茲湍路。 疊障數百里,沿洄非一趣。 彩翠相氛氳,別流亂奔注。 釣磯平可坐,苔磴滑難步。 猿飲石下潭,鳥還日邊樹。 觀奇恨來晚,倚棹惜將暮。 揮手弄潺湲,從茲洗塵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垂堂誡:指因堂屋地勢傾斜,易致人傷亡,所以以此爲喻,告誡人們不要坐在堂屋檐下,以防意外。這裏指重視自身安全,不輕易冒險。
  • 向子:向子平,漢時人,喜愛遊歷自然山水。
  • 屈平:屈原,名平,字原,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因遭讒被流放,最終投江自盡。
  • 嚴陵瀨(lài):在今浙江省桐廬縣南,因東漢嚴光(字子陵)曾在此隱居垂釣而得名。
  • 洄(huí):水流回旋。
  • 氛氳(yūn):形容雲氣濃郁。
  • 磴(dèng):石頭臺階。

翻譯

我謹記着垂堂的告誡,深知生命的寶貴,千金也不能輕視。因爲喜愛山水之樂,所以多次泛舟出行。我追慕像向子平那樣遨遊五嶽,也在三湘之地憑弔屈原。湖水經過洞庭湖變得開闊,江水流入新安江變得清澈。又聽說嚴陵瀨就在這湍急的水路中。這裏山巒重疊數百里,沿着曲折的水流前行,別有一番趣味。山上的翠色相互交融,形成濃郁的雲氣,另有的水流紛亂地奔涌灌注。釣魚的石磯平坦可供人坐下,長滿苔蘚的石級溼滑難以行走。猿猴在石下的潭水中飲水,鳥兒飛回太陽旁邊的樹上。我爲這麼晚才發現這裏的奇景而遺憾,倚着船槳惋惜天色將晚。我揮手撥弄着潺潺的流水,從此要洗淨塵世的憂慮。

賞析

這首詩是孟浩然的紀行詩。詩中,孟浩然首先表達了對自身安全的重視,然後講述了自己爲欣賞山水之樂而多次泛舟的經歷,以及對向子平和屈原的追思和憑弔,體現了他對自然和歷史的感慨。接着,詩人描繪了洞庭湖、新安江、嚴陵瀨等地的景色,如湖水的開闊、江水的清澈、山巒的重疊、翠色的濃郁、水流的奔涌等,展現出大自然的雄偉與美麗。詩中對猿猴、鳥兒的描寫,增添了自然的生機與活力。最後,詩人表達了對這處奇景的喜愛,遺憾自己來得太晚,同時也希望通過這美好的自然景色洗淨塵世的憂慮。整首詩意境優美,語言流暢,將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人生的思考融爲一體,給人以美的享受和心靈的啓迪。

孟浩然

孟浩然

孟浩然,唐代詩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於詩。年四十遊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後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餘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爲“王孟”。 ► 2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