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歸漢南園寄京邑耆舊
嘗讀高士傳,最嘉陶徵君。
日耽田園趣,自謂羲皇人。
予復何爲者,棲棲徒問津。
中年廢丘壑,上國旅風塵。
忠欲事明主,孝思侍老親。
歸來當炎夏,耕稼不及春。
扇枕北窗下,採芝南澗濱。
因聲謝同列,吾慕潁陽真。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高士傳:記載古代品德高尚之人的傳記書籍。
- 陶徵君:指東晉時期的隱士陶淵明,因其曾被徵召而未就任,故稱「徵君」。
- 羲皇人:指伏羲、女媧時代的古人,象徵遠古淳樸的生活。
- 棲棲:忙碌不安的樣子。
- 問津:詢問渡口,比喻尋求出路或幫助。
- 丘壑:山陵和溪谷,常用來指代自然山水或隱居之地。
- 上國:京城,這裏指長安。
- 旅風塵:在外漂泊,經歷世事滄桑。
- 明主:賢明的君主。
- 老親:年邁的父母。
- 炎夏:酷熱的夏天。
- 扇枕:用扇子扇涼枕頭。
- 採芝:採集藥草,象徵隱逸生活。
- 穎陽:地名,在今河南省,是陶淵明晚年隱居的地方。
翻譯
曾經閱讀過那些高尚人士的傳記,最讓我敬仰的是陶淵明先生。他深深地沉醉於田園的樂趣,自比爲遠古的伏羲時代之人。而我又是什麼樣的人呢?忙忙碌碌,只是在尋找生活的方向。到了中年,我放棄了追求山水的生活,只能在京都的風塵中奔波。我一心想要侍奉明主盡忠,又不忘孝順年邁的雙親。如今返回家鄉正值盛夏,農事繁忙,不如春天那樣適合耕種。我在北窗下扇着枕頭,又在南邊的山澗旁採摘藥草。藉此機會向朋友們表達我的想法,我羨慕陶淵明那種真正的隱逸生活。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對陶淵明的深深敬仰。孟浩然通過自身的經歷與陶淵明的對比,流露出對仕途的厭倦和對田園生活的嚮往。他在繁忙的京都生活中懷念着田園的樂趣,渴望迴歸自然,孝順父母,過上像陶淵明那樣的隱居生活。詩中的「扇枕北窗下,採芝南澗濱」描繪了一幅清幽的隱逸畫面,讓人感受到詩人對理想生活的嚮往之情。整首詩語言質樸,意境優美,體現了孟浩然詩歌的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風格。

孟浩然
孟浩然,唐代詩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於詩。年四十遊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後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餘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爲“王孟”。
► 267篇诗文
孟浩然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书扇寄玉嵒在瑶芳所书是日食金桃(洪武庚戌夏五月) 》 —— [ 元 ] 楊維楨
- 《 丁未仲夏賞月次雪齋韻 》 —— [ 宋 ] 司馬道
- 《 五月江邊待客不至 》 —— [ 明 ] 陳繗
- 《 庚辰苦雨謡時五月至六月隂雨兼旬所在禾苗浸沒殆盡憂民感時殊無好况不能措一辭以寫悶六日僅得片時晴霽七日又雨為作此謡 》 —— [ 明 ] 龔詡
- 《 過袁惟學南園集飲二首 》 —— [ 明 ] 何景明
- 《 夏仲出郭歸遲暮投山寺而宿與無垢淨上人坐話漫興賦此 》 —— [ 明 ] 倪謙
- 《 予向集賢殿試罷 寓居京師嘗遊西岡錢昌武郎中之第時同會者河東柳子文與錢氏三子夏中予出京今纔半年而昔所共 》 —— [ 宋 ] 張耒
- 《 仲夏村居四疊前韻三首 》 —— [ 清 ] 馮舒